典型文献
气驱油油气混相过程的界面传质特性及其分子机制
文献摘要:
油气混相过程的界面传质特性对气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吉林某油田的实际油组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气驱油过程,分析了不同气体和驱替压力下油气两相的状态变化以及界面特性,获得不同驱替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MMP).结果表明,随着驱替气体压力的升高,气相的密度逐渐增大,油相膨胀密度降低,气相与油相的混合程度增强,油气两相界面厚度增加,界面张力随之减小.同时发现,驱替相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在同等气体压力下,油气界面更厚,油气混合程度更高.纯CO2驱油得到的MMP远远小于纯N2驱油,当这两种气体摩尔比为1 ∶ 1混合时MMP介于两种纯气体之间,说明要达到同样的驱油效果二氧化碳需要的压力更小.最后,本文从分子微观作用力角度解释了驱替气体不同时影响油气混相程度的机制,通过分子平均作用势曲线发现油相分子对CO2的吸引力要大于N2分子,因此CO2分子更容易与油相混合,驱替效果更明显.
文献关键词:
气驱油;石油采收率;油气混相;界面传质;最小混相压力;分子动力学;微观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俞宏伟;李实;李金龙;朱韶华;孙成珍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 松原138099;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俞宏伟;李实;李金龙;朱韶华;孙成珍-.气驱油油气混相过程的界面传质特性及其分子机制)[J].物理化学学报,2022(05):81-88
A类:
B类:
气驱油,油油,油气混相,界面传质,传质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油田,分子动力学模拟,不同气体,驱替压力,下油,油气两相,状态变化,界面特性,最小混相压力,MMP,气体压力,油相,相与,两相界面,面厚度,界面张力,相中,中二,二氧化碳浓度,油气界面,油气混合,N2,摩尔比,驱油效果,作用力,混相程度,相混,驱替效果,石油采收率,微观机制
AB值:
0.3072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