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二氧化碳电还原为甲烷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通过电化学手段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是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危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电还原过程制备的所有含碳产物中,CH4拥有最高的热值(56 kJ/g),是最重要的化学键能储备载体之一.本文以先前报道的反应机理为出发点,从催化剂设计策略的角度总结了 CO2电还原制CH4的最新研究进展.催化剂设计策略包括亚纳米催化位点构筑、界面调控、原位结构演变以及串联催化剂构筑.基于已有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获取对制备CH4反应机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反馈指导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亚纳米催化位点构筑可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的C-C偶联,进而提升CO2电还原制CH4的催化性能.界面调控利用活性相与衬底间的协同作用,可优化含氧中间体的结合能,确保反应按预期路径进行.原位结构演变可构建热力学稳定的活性相,进而增强CO2电还原制CH4的催化活性.串联催化通过构筑多种活性位点将总包反应分为不同阶段,可有效打破吸附中间体比例关系限制,进而提升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尽管上述策略对提高CH4催化性能具有极大优势,但未来这些策略的实施仍存在巨大挑战.对于亚纳米催化剂的构筑方法,着重于原子级水平,以解决活性相易团聚和负载量低的问题.界面调控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晶粒大小,界面位点浓度和界面原子取向,因此,界面调控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在排除上述干扰的前提下研究界面调控对催化剂本征活性的影响.通过准原位/原位技术捕获关键反应中间体以及监测催化剂的原位结构演变,可有效预测反应途径并确定本征活性位点.因此需大力拓展准原位/原位技术种类.对于串联催化剂,应致力于定量评估不同活性位点对整体催化性能的贡献,以及探究反应中间体在不同串联组分之间的迁移规律.另外,通过发展同位素标记手段以追溯产物来源,探索反应动力学过程;结合机器学习等理论计算方法来广泛筛选活性催化剂组成;设计膜电极组件装置以解决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传质/传热动力学问题等,也是高效实现CO2电还原制CH4的关键因素.
文献关键词:
CO2电还原;CH4合成;催化剂设计
作者姓名:
郑汉;杨正午;孔祥栋;耿志刚;曾杰
作者机构: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表界面化学与能源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汉;杨正午;孔祥栋;耿志刚;曾杰-.二氧化碳电还原为甲烷的研究进展)[J].催化学报,2022(07):1634-1641
A类:
B类:
二氧化碳电还原,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环境危机,还原过程,含碳,CH4,热值,kJ,化学键,先前,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设计策略,最新研究进展,亚纳,界面调控,结构演变,串联催化剂,理论预测,导高,高效催化剂,设计合成,反应过程,偶联,催化性能,用活,活性相,相与,衬底,含氧,中间体,结合能,催化活性,活性位点,点将,总包反应,附中,比例关系,提升目标,纳米催化剂,构筑方法,着重于,原子级,团聚,负载量,晶粒大小,界面位点,主要挑战,准原位,测反,反应途径,定本,技术种类,定量评估,探究反应,联组,迁移规律,同位素标记,反应动力学,动力学过程,理论计算方法,膜电极,极组,催化反应,传质,热动力学,动力学问题
AB值:
0.3301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