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秦岭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对中⁃晚新生代壳—幔变形机制的启示
文献摘要:
西秦岭中?晚新生代发育强烈的与青藏高原扩展有关的构造活动,其壳—幔变形机制对揭示整个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变形方式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本文系统收集并分析了西秦岭浅表地质、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与深部变形资料.结果显示:西秦岭中?晚新生代地表构造活动呈弥散式分布.西秦岭岩石圈总体表现为低速异常,结合偏低的重力值、较浅的居里面与中?下地壳低阻层,指示该区岩石圈整体较塑性.西秦岭岩石圈广泛发育较强的地震波各向异性,是弱化的岩石圈受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挤压变形所致.上述变形特征与"块体挤出"模型强调的应力应变集中于深大断裂的特征不符.地震波各向异性揭示的岩石圈地幔和中?下地壳中?晚新生代主体变形方向为NWW?SEE向,与地表构造走向和地表位移方向一致,"垂直连贯变形"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该区中?晚新生代耦合的壳—幔变形特征.此外,部分研究发现西秦岭局部地区中?下地壳存在NE?SW向的各向异性,被认为是中?下地壳发生NE向塑性流动导致矿物定向排列造成的,指示了非耦合的壳—幔变形样式,用"中?下地壳流"模型解释似乎更合理.但是目前关于中?下地壳塑性流动是否存在及其分布规模和范围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要确定西秦岭中?晚新生代的壳—幔变形机制,急需详细解剖中?下地壳异常结构的规模、分布状态以及精细的变形特征.
文献关键词:
西秦岭;中-晚新生代;三维结构;深部变形特征;壳—幔变形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邓赛科;程斌;鲁如魁
作者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 71006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赛科;程斌;鲁如魁-.西秦岭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对中⁃晚新生代壳—幔变形机制的启示)[J].地质科学,2022(04):1009-1035
A类:
矿物定向排列,深部变形特征
B类:
西秦岭,深部结构,结构构造特征,晚新生代,变形机制,高原扩展,构造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变形方式,启示意义,统收,浅表,上地幔,三维结构,代地,弥散式,低速异常,较浅,居里面,低阻层,地震波,各向异性,北东,东向,挤压变形,块体,挤出,应力应变,应变集中,深大断裂,岩石圈地幔,NWW,SEE,地表位移,连贯,局部地区,NE,SW,塑性流动,形样,样式,下地壳流,模型解释,更合,定西,异常结构,分布状态
AB值:
0.27710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