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陆地壳活动带片麻岩穹隆构造与分层流变
文献摘要:
大陆克拉通化与造山带形成后的活化与再造机理和条件,是板块构造理论登陆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广泛发育于陆缘、陆内环境中的大陆地壳活动带开展的深入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约束.以中下地壳深变质岩为核,中浅变质岩为幔部的穹隆构造是大陆地壳活动带最为典型特征构造样式之一.本文基于对古元古代—新生代不同时期典型大陆地壳活动带内片麻岩穹隆构造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共性特点:① 发育厚皮构造,强烈的热异常与高应变使得活动带中保存着下地壳基底岩石卷入地壳变形过程的痕迹;② 核部往往由高级变质岩石(通常伴有花岗岩或混合岩)组成,变质程度主体为低角闪岩相到高角闪岩相,局部可以达到麻粒岩相,从核部向幔部变质程度逐渐降低;③ 分层(或层状)流变是地壳活动带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④ 中、深层次的岩石共同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作用的改造,不同构造层次(核部与幔部)岩石中的构造具有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上的一致性,拉伸线理和不同尺度的a型褶皱广泛发育,伴随着区域尺度的a型或b型穹隆构造;⑤ 幔部岩系与核部岩系具有特征的运动学上的耦合关系而流变学上的解耦,二者之间及内部常发育不同尺度的剪切不连续面(Tectonic discontinuity contact,TDC).基于上述特点分析,本文提出切向(近水平)剪切流动与多流变层分层流动是大陆地壳活动带中、下地壳流动一致性的体现.多种变形体制叠加,包括近水平切向流动作用的主要贡献并辅以垂向运动的叠加或递进变形,造就了现今大陆地壳活动带中广泛发育的片麻岩穹隆构造,它们递进演化成为线性a型穹隆群、b型穹隆或演变为变质核杂岩构造.
文献关键词:
大陆地壳活动带;片麻岩穹隆构造;近水平切向剪切变形;中下地壳分层流动;剪切不连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俊来;陈小宇;张健;周保军;樊文魁;闫佳鑫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俊来;陈小宇;张健;周保军;樊文魁;闫佳鑫-.大陆地壳活动带片麻岩穹隆构造与分层流变)[J].地质学报,2022(09):3158-3181
A类:
大陆地壳活动带,片麻岩穹隆构造,剪切不连续,近水平切向剪切变形,中下地壳分层流动
B类:
克拉通,通化,造山带,板块构造理论,登陆,陆内,带开,要约,变质岩,典型特征,特征构造,构造样式,古元古代,新生代,厚皮,热异常,高应变,存着,基底岩石,卷入,地壳变形,变形过程,痕迹,花岗岩,混合岩,变质程度,低角,角闪岩,岩相,高角,麻粒岩,层状,构造层,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不同尺度,褶皱,区域尺度,具有特征,耦合关系,流变学,解耦,Tectonic,discontinuity,contact,TDC,特点分析,剪切流动,下地壳流,变形体,切向流,演化成,变质核杂岩,核杂岩构造
AB值:
0.269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