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拟藁本属及近缘物种中国分类群花粉形态与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研究
文献摘要:
运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伞形科芹亚科拟藁本属8种及近缘类群2种(共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结合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探讨拟藁本属的系统地位,提出分类处理意见,为拟藁本属的系统分类提供花粉形态学证据.结果表明:(1)显微观察显示,芹亚科拟藁本属及近缘类群10种植物花粉的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值P/E为1.89~2.31,花粉大小变化范围25.45~41.70×11.29~20.52μm,花粉粒形态有近矩圆形、近矩圆-赤道收缩形、近长椭圆形和近长菱形4种,萌发孔位置皆为边孔.(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拟藁本属及近缘类群10种植物的花粉极面纹饰有条网、细孔网、细孔条网、平滑-细孔网、平滑穴网、条状6种类型,极面观有三裂圆形和三瓣形2种类型,属于伞形科较为原始至较为进化的花粉类型.(3)花粉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拟藁本属的花粉形态均为近矩圆形型,扫描电镜下为条网状或细孔网状纹饰,属于一个较为自然的分类群,支持宜将拟藁本属从广义藁本属中独立出来单独成属,但蕨叶拟藁本的花粉形态为近长菱形,在芹亚科中属于较为原始的花粉类型.(4)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9个物种在亮蛇床部族内构成包含拟藁本属模式物种玉龙拟藁本在内的高支持率单系分支(Subclade A),且拟藁本属及近缘类群10种植物中的7个物种均位于该亚分支内,在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中构成了拟藁本属的单系分支,即分子证据表明拟藁本的系统地位独立,且位于亮蛇床部族下,但蕨叶拟藁本独自形成了一个位于滇藁本分支的基出分支,表明其系统地位特殊,既不属于拟藁本属,也不属于藁本属.研究认为,拟藁本属为一年轻的由同一祖先分化的属,可能是起源于泛东亚的祖先种,在向西及青藏高原迁移扩散中,于东亚至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快速辐射物种形成的;该研究建议将归叶拟藁本划入当归属,将细叶亮蛇床、毛藁本并入拟藁本属,将尖叶拟藁本并入藁本属中;蕨叶拟藁本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献关键词:
伞形科;拟藁本属;藁本属;花粉形态;系统发育关系;质体基因组
作者姓名:
李子宣;周颂东;何兴金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子宣;周颂东;何兴金-.拟藁本属及近缘物种中国分类群花粉形态与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22(12):2030-2041
A类:
拟藁本属,藁本属,Subclade
B类:
近缘,国分,分类群,花粉形态,质体基因组,光学显微镜,伞形科,亚科,系统发育树,分类处理,处理意见,系统分类,显微观察,极轴,赤道,轴长比,变化范围,花粉粒,粒形,椭圆形,菱形,萌发,孔位,电镜观察,观察发现,极面,纹饰,细孔,条状,三瓣,粉类,形态学研究,下为,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部族,模式物种,玉龙,高支,支持率,单系,独自,自形成,个位,祖先,东亚,青藏高原,迁移扩散,喜马拉雅地区,物种形成,研究建议,划入,当归,细叶,并入,系统发育关系
AB值:
0.2118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