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利用方式对黑钙土腐殖质组分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以东北黑钙土区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 cm 土体中不同土层样品(腐殖质层、过渡层、石灰淀积层、过渡层和母质层),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质量分数和性质特征,从而为应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固碳和提高黑钙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黑钙土腐殖质组分质量分数和性质明显不同.由腐殖质层至母质层,草地、林地和耕地土壤腐殖质各组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加深降低,HA、FA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随土层加深增加,而HM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随土层加深减少.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均造成HA、FA和HM质量分数减少,HA分别减少了 14%、9%,FA分别减少了 16%、17%,HM分别减少了 4%、1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HA质量分数的差异在各土层都有发生,FA质量分数的差异主要发生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以下的土层,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HA、FA的影响机制不同,易分解的FA在表层容易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从腐殖质层至母质层,草地、林地和耕地土壤w(HA)∶ w(FA)比值整体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程度增强.草地土壤剖面HA和FA质量分数都高于林地和耕地,但w(HA)∶w(FA)比值总体上低于林地和耕地,反映了 FA化学活性较高,易于矿化,开垦后其质量分数下降较快,不利于土壤FA的积累.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腐殖质;HA;FA;黑钙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春丽;董军;王鸿斌;王丽群;赵兰坡
作者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吉林省土地整治中心;吉林农业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春丽;董军;王鸿斌;王丽群;赵兰坡-.不同利用方式对黑钙土腐殖质组分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2(08):104-110
A类:
B类:
不同利用方式,黑钙土,腐殖质组分,剖面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腐殖质,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土体,不同土层,过渡层,石灰,母质层,胡敏酸,HA,富里酸,FA,胡敏素,HM,性质特征,土壤固碳,可持续利用,耕地土壤,总有机碳,开垦,土壤剖面,异在,土壤有机质,稳定程度,草地土壤,化学活性,矿化
AB值:
0.2314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