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土壤磷素特征
文献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模式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磷素循环特征的影响,选择长期控制试验样地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果树林(枇杷)、牧草地、退化干扰地)和4种生态恢复模式(常绿林、落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自然恢复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磷素(全磷(TP)、有效磷(AP))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变化及其与pH和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交换性钙(Ca)、镁(Mg)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的关系.结果显示:持续开发利用的土地土壤TP含量均高于生态恢复模式的土地,而MBP正好相反.在3种持续开发利用的土地中,牧草地土壤TP和AP含量显著高于果树林和退化干扰地,而MBP最低;果树林的土壤MBP最高,退化干扰地的土壤TP和AP含量最低.在4种生态恢复模式中,自然恢复林和落叶乔木林土壤AP含量和MBP显著高于常绿落叶混交林和常绿乔木林,TP含量则变化不大.土壤TP与SOC、TN和交换性Ca呈显著正相关,AP与pH、MBC、MBN、MBP和交换性Mg呈显著正相关,MBP与交换性Ca和Mg、MBC和AP呈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发现,土壤MBC、MBN是影响3种土地利用方式和4种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磷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说明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和恢复方式中,土壤微生物活动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在3种持续利用的土地中,果树林的土壤下TP、AP和MBP含量较高,更接近于生态恢复模式下土壤状况,意味着这是较好的土地利用方式;4种生态恢复模式中,落叶乔木林的土壤TP、AP、MBP均高于常绿落叶混交林和常绿乔木林,更接近于自然恢复林.为了使生态系统更快恢复,可以在植被恢复区人为配植更多的落叶树种.
文献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生态恢复;土壤磷素
作者姓名:
钱前;章润阳;刘坤平;梁月明;张伟;潘复静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广西桂林541000;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547100;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钱前;章润阳;刘坤平;梁月明;张伟;潘复静-.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土壤磷素特征)[J].生态学杂志,2022(11):2128-2136
A类:
B类: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生态恢复,恢复模式,土壤磷素,喀斯特地区,循环特征,长期控制,样地,果树林,枇杷,牧草地,常绿林,落叶林,混交林,自然恢复,全磷,TP,有效磷,A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4+,硝态氮,NO3,交换性钙,Mg,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BN,正好,草地土壤,于果,落叶乔木,乔木林,绿乔木,冗余分析,含量变化,恢复方式,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动,磷素有效性,持续利用,下土,植被恢复,落叶树种,喀斯特生态系统,人为干扰
AB值:
0.2376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