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天然次生林人工管理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变化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次生林转变为红松人工林后土壤结构稳定性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阔叶树种与红松混交能否缓解单一营造红松纯林所引起的地力下降,为混交树种的选择和林地土壤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黄檗红松林和红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以胡桃楸和水曲柳为主要组成树种的次生林为对照,采用干筛与湿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级,测定各粒径团聚体分布及碳氮含量,通过计算土壤结构稳定性参数及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氮贡献率,分析天然次生林转化成红松人工林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情况的变化.[结果]次生林转变为红松人工林后>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减少,其中胡桃楸红松混交林减少程度最低,为17.94%,<0.053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多,红松纯林增加程度最高,为45.78%;土壤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胡桃楸红松林下降程度最低;次生林与3种红松混交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贡献率多以大团聚体为主,而红松纯林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贡献率均以微团聚体为主.[结论]次生林转变为红松人工林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含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从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和有机碳、氮含量方面分析,胡桃楸、水曲柳和黄檗均为红松人工林适宜混交树种,3树种皆可促进红松人工林林地营养质量的提升.
文献关键词:
次生林;红松人工林;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龙凤;肖伟伟;王树力
作者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龙凤;肖伟伟;王树力-.天然次生林人工管理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2(07):97-106
A类:
B类:
天然次生林,人工管理,后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氮分布,红松人工林,土壤结构,结构稳定性,阔叶树种,纯林,地力,林地土壤质量,精准提升,北林,林业大学,帽儿山,山林,林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黄檗,湿筛,各粒,碳氮含量,转化成,中胡,混交林,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平均直径,全氮含量,林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大团聚体,土层,微团聚体
AB值:
0.1783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