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海涂围垦区不同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变化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探索海涂围垦区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垂直分布及其影响机制,为围垦区林分土壤碳库稳定性评价和树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涂围垦区3种主要林分(美洲黑杨、水杉和银杏)为研究对象,分析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其中,0~20 cm土层水杉和美洲黑杨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银杏林分,20 cm以下土层3种林分之间差异较小;0~60 cm土层水杉林分微生物量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美洲黑杨林分,银杏林分最低,60 cm以下土层3种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比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除银杏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比值在各土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外),20~60 cm土层3种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比值较高,总体上,3种林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比值在剖面分布差异较小.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林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与有效氮和蔗糖酶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树种显著影响沿海围垦区土壤剖面活性有机碳分布,但对剖面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影响较小.试验区美洲黑杨和水杉人工林土壤固碳潜力优于银杏人工林.
文献关键词:
海涂围垦区;土层深度;林分;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
作者姓名:
刘江伟;徐海东;林同岳;曹国华;成向荣
作者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江苏 东台 224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江伟;徐海东;林同岳;曹国华;成向荣-.海涂围垦区不同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变化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22(03):18-26
A类:
海涂围垦区
B类:
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变化特征,活性碳,碳组分,土壤碳库,稳定性评价,树种筛选,美洲黑杨,微生物量碳,垂直分布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银杏林,下土,水杉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剖面分布,分布差异,冗余分析,有效氮,蔗糖酶,土壤剖面,碳分,剖面土壤,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稳定性影响,试验区,人工林,土壤固碳,固碳潜力
AB值:
0.1515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