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针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对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 κB(IL-17RA/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D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艾灸组和雷沙吉兰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建立PD动物模型,模型组不治疗,仅作抓取固定;针刺组针刺百会、阳陵泉穴;针刺艾灸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艾灸关元穴;雷沙吉兰组给予雷沙吉兰溶液灌胃.观测各组小鼠总体转棒评分(ORP),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致密部白细胞介素-17(IL-17)受体A及下游分子表达状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ORP评分和TH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艾灸组ORP评分和TH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黑质α-突触核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小鼠黑质p-核因子κB抑制剂α(IκBα)表达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艾灸组与雷沙吉兰组α-突触核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针刺艾灸组小鼠黑质IL-17受体A表达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针刺艾灸组与雷沙吉兰组p-IκBα表达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下调.结论:针刺组和针刺艾灸组均可改善PD模型小鼠转棒活动能力,可保护黑质TH阳性神经元,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7受体通路,尤其是IκBα的磷酸化有关.
文献关键词:
针刺;艾灸;帕金森病;小鼠;IL-17受体A/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黑质
作者姓名:
高岭;陈王璐;陈奕奕;张潇文;王照钦;刘慧荣
作者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郑州,4500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岭;陈王璐;陈奕奕;张潇文;王照钦;刘慧荣-.针灸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2(18):2580-2586
A类:
B类:
针灸,帕金森病,核因子,中脑黑质,17RA,针刺,可能机制,病原体,SPF,周龄,C57BL,艾灸,雷沙吉兰,苯基,吡啶,MPTP,腹腔注射,动物模型,不治,抓取,百会,阳陵泉穴,关元穴,灌胃,ORP,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技术,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核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印迹法,黑质致密部,荧光强度,模型小鼠,活动能力,磷酸化
AB值:
0.2173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