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 将12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维持原有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的基础上用督三针(大椎、筋缩、命门),上肢肌强直者配合手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肌强直者配合足挛三针(鼠鼷、阴陵泉、三阴交),进针后行提插平补平泻法.对照组在维持原有抗帕金森药物剂量的基础上给予假针刺.两组均每周治疗4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运动症状部分(UPDRSⅢ量表)评分、UPDRSⅢ量表中关于肌强直的评分、10米步行测试、阿什沃思(Ashworth)量表评分,检测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及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6例,试验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分析试验组58例,对照组54例.治疗后试验组患者UPDRSⅢ量表评分、肌强直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10米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米步行速度及血清BDNF含量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米步行步幅及血清α-sy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7%)高于对照组(26%,P<0.05).两组在针刺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可改善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症状和四肢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产生内源性BDNF有关.
文献关键词:
帕金森病;肌强直;督三针;挛三针;α-突触核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范靖琪;卢玮婧;王毓婷;严明月;陈缘缘;黎颖佳;谭伟强;王丽丽;庄礼兴
作者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51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靖琪;卢玮婧;王毓婷;严明月;陈缘缘;黎颖佳;谭伟强;王丽丽;庄礼兴-.督三针配合手足挛三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肌强直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医杂志,2022(17):1662-1667
A类:
督三针,挛三针
B类:
手足,早中期,肌强直,随机对照试验,疗效和安全性,效应机制,抗帕金森病药,药物剂量,大椎,筋缩,命门,上肢,极泉,尺泽,内关,阴陵泉,三阴交,进针,后行,提插,平补平泻法,假针刺,评分量表,运动症状,UPDRS,阿什,Ashworth,突触核蛋白,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过程,步行速度,行步,步幅,含量差异,总有效率,严重不良事件,四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内源性
AB值:
0.2447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