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FBW7基因敲除的放射诱导性胃肠综合征小鼠肠道损伤变化及其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FBW7基因敲除的放射诱导性胃肠综合征(GIS)小鼠肠道损伤变化,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野生型雄性C57/BL小鼠15只纳入对照组,另选15只通过Cre/loxp系统进行FBW7肠道特异性基因敲除,作为实验组.对两组小鼠进行60Go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8 Gy,建立GIS模型.比较两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体质量改变情况和腹泻情况以评价放射损伤;观察两组小鼠小肠段组织病理学情况,测量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小肠上皮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肠上皮细胞中的IL-1β、IL-6、TNF-α;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数Ki-67、PCNA阳性细胞以反映肠道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UNEL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spase-3、Bax蛋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存活时间更长,体质量下降更快,腹泻评分降低,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肠道绒毛长度及小肠隐窝深度增高(P均<0.05).实验组小肠上皮细胞MPO活性及IL-1β、IL-6、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Ki-67、PCNA阳性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数及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肠道FBW7基因敲除的GIS小鼠放射性肠道损伤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减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道隐窝干细胞增殖有关.
文献关键词:
FBW7基因;泛素连接酶复合体;辐射损伤;胃肠综合征;放射疗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章屹然;王兆熹;彭涵;朱军;张健;李惠晨
作者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西安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章屹然;王兆熹;彭涵;朱军;张健;李惠晨-.FBW7基因敲除的放射诱导性胃肠综合征小鼠肠道损伤变化及其机制)[J].山东医药,2022(20):41-45
A类:
FBW7,胃肠综合征,60Go,泛素连接酶复合体
B类:
基因敲除,诱导性,小鼠肠道,肠道损伤,损伤变化,相关机制,野生型,C57,BL,另选,Cre,loxp,道特,特异性基因,照射剂量,Gy,存活时间,腹泻情况,放射损伤,肠段,组织病理学,小肠绒毛,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小肠上皮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染色,Ki,PCNA,阳性细胞,肠道细胞,TUNEL,免疫荧光染色,肠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Caspase,Bax,体质量下降,细胞数量,白相,相对表达量,干细胞增殖,辐射损伤,放射疗法
AB值:
0.2357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