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航线与里程:文昌七洲洋与西沙七洲洋的地理位置
文献摘要:
自宋元至明清,中国古籍中七洲洋的含义不同,所指范围亦有所变化.本文通过方向、地名、航线与里程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将不同古籍对于同一航线各个航段的里程"更"的考证与计算,发现每更平均为21.3公里,这一结果在数字地图长距离航线的测量中通过检验.据此本文对中国古籍中七洲洋的含义及范围进行考证,结果发现七洲洋的地理范围随时代变化而扩大.明中期以前,中国古籍中的七洲洋大多指"文昌七洲洋";明后期的中国古籍中也指"西沙七洲洋",且"文昌七洲洋"与"西沙七洲洋"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与此同时,包括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海域在内的"广义七洲洋"已经形成.七洲洋范围的演变经历了从明中期以前的相对稳定到明后期复杂多变的过程.
文献关键词:
文昌七洲洋;西沙七洲洋;广义七洲洋;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盘清;安俊丽;曹树基
作者机构:
三江学院历史与文化地图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2;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盘清;安俊丽;曹树基-.航线与里程:文昌七洲洋与西沙七洲洋的地理位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01):15-28,43
A类:
文昌七洲洋,西沙七洲洋,广义七洲洋
B类:
航线,宋元,古籍,所指,所变,地名,数字地图,长距离,地理范围,时代变化,明中期,多指,明后期,地理实体,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海域
AB值:
0.2473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