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少数民族体成分的变化
文献摘要: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23352例(男10070例,女13282例)的体成分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脂肪率、肌肉量的现状,探讨体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总体上属于超重水平,还没有达到肥胖水平.与南方族群男性相比,北方阿尔泰语系族群的男性四肢脂肪率高、内脏脂肪等级高、水分率低.南方族群中,藏缅语族群、苗瑶语族群、壮侗语族群的四肢脂肪率、内脏脂肪等级、水分率相对接近;南亚语系族群与这3个南方族群差距较大.与南方族群女性相比,北方阿尔泰语系族群的女性躯干、四肢肌肉量大,骨骼重;南方4个族群女性躯干、四肢肌肉量较小,骨骼较轻,骨量、肌肉量彼此接近.随年龄增长,男性骨量下降,水分率增大;上肢脂肪率减小,躯干脂肪率增大,内脏脂肪等级增大,即脂肪向躯干集中,全身总体脂率增大;下肢肌肉量减少,躯干肌肉量下降,最终导致全身总肌肉量下降.随年龄增长,女性上肢的脂肪率和肌肉量没有明显变化,下肢的脂肪率下降,躯干脂肪率和内脏脂肪等级增大,总体脂率增大;躯干肌肉量下降,总肌肉量下降.男性推定骨量下降的节点是50岁,女性是60岁.男性总肌肉量下降的节点是40岁,女性是50岁.男性、女性身体水分率增加的节点都是60岁,内脏脂肪等级增加的节点都是30岁,总脂肪率下降的节点都是60岁,躯干脂肪率增加的节点都是30岁,躯干肌肉量下降的节点都是40岁.研究还发现,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与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从青年到老年的体成分变化的基本规律.
文献关键词:
体成分;体脂率;肌肉量;骨量;族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于会新;李咏兰;郑连斌;张兴华;宇克莉;包金萍
作者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2;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呼和浩特010022;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会新;李咏兰;郑连斌;张兴华;宇克莉;包金萍-.中国少数民族体成分的变化)[J].人类学学报,2022(01):36-50
A类:
B类:
中国少数民族,体成分,肌肉量,超重,重水,南方族群,阿尔泰语系,系族,四肢,内脏脂肪等级,分率,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南亚语系,较轻,骨量下降,上肢,体脂率,躯干肌肉,推定,女性身体,成分变化,基本规律
AB值:
0.1590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