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关于殷墟的"族邑"问题与"工坊区模式"
文献摘要:
殷墟的族群纷杂.丙、戎、史、卷、息等居住在殷墟的族群只有核心家庭的规模,并无独立的邑落.作为族邑模式认识基础的"族墓地"的判断存在问题.孝民屯墓地存在多个核心家庭或扩展家庭一级的族群,总体上而言是公共墓地."族邑模式"对认识殷都布局的适用性有所局限.殷墟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规模大、分布密集,作坊等操作链类遗存与居址、墓地等生活类遗存往往共存,形成7个居住、生产与埋葬等共存于同区域的考古情境,是当时基层社会组织"工、居、葬合一"的体现,可用工业作坊区模式来指称当时这种聚落形态及基层社会组织.工业作坊区在商王族(包括多子族)控制下,以超血缘关系的人群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这是殷墟作为晚商都城区别于其他次一级聚落的重要特征.
文献关键词:
殷墟;族邑;族群;工坊区模式
作者姓名:
严志斌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101
引用格式:
[1]严志斌-.关于殷墟的"族邑"问题与"工坊区模式")[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10):56-76
A类:
族邑,工坊区模式
B类:
殷墟,族群,纷杂,核心家庭,公共墓地,手工业作坊,遗址,遗存,居址,埋葬,考古,基层社会,指称,聚落形态,商王,王族,多子,血缘关系,生产活动,晚商,商都,都城
AB值:
0.3218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