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水位变化影响蝌蚪存活、形态表型和植物血凝素反应
文献摘要:
为探究黑斑侧褶蛙蝌蚪形态和生理特征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对480只大小相似的蝌蚪进行快速、中速和慢速干涸处理,统计各发育时期时长和存活率,测定变态完成后幼蛙的身体和内脏器官大小,以及对植物血凝素(PHA-P)的反应.结果表明:对照组蝌蚪的变态时长最长,显著长于快速、中速和慢速干涸组;不同处理变态存活率在72.5%~90.8%,其中对照组最高,快速干涸组最低.对照和慢速干涸组幼蛙的体重和体长均显著高于中速和快速干涸组,快速干涸组体宽、体重与体长的比值、胴体湿重以及肺和脂肪体的湿重系数均最低,但心、脾、肾和消化器官的湿重系数和消化道各段的长度系数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不同处理幼蛙对PHA-P的最大反应值均出现于注射后3 h,且中速和慢速干涸组的最大反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快速干涸组与各组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黑斑侧褶蛙蝌蚪可通过加速变态发育进程来应对干旱胁迫,但会出现个体变小、细胞介导的免疫能力下降,不利于其成功登陆.
文献关键词:
黑斑侧褶蛙;干旱胁迫;变态存活率;形态表型;内脏器官大小;植物血凝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伍亮;高歌;史爽;李龙萱;彭秀娟;李文慧;王萍;张志强
作者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伍亮;高歌;史爽;李龙萱;彭秀娟;李文慧;王萍;张志强-.水位变化影响蝌蚪存活、形态表型和植物血凝素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22(12):3427-3432
A类:
内脏器官大小,变态时长,变态存活率
B类:
水位变化,变化影响,蝌蚪,形态表型,植物血凝素,黑斑侧褶蛙,形态和生理,生理特征,中速,慢速,速干,干涸,发育时期,对植,PHA,不同处理,体长,体宽,胴体,湿重,脂肪体,消化器官,各段,速变,变态发育,发育进程,干旱胁迫,免疫能力,登陆
AB值:
0.2391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