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形态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两抢一盗"犯罪的关系研究——以HS市原DP区为例
文献摘要: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但对这一问题的深人探究较少.本文基于HS市原DP区的派出所辖区单元,使用路网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形态、动态人口和静态人口等因素与犯罪分布的关系展开分析,尝试探索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空间环境中影响盗窃和两抢犯罪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X形单元"式街道网络、路网密度、低速交通的路网渗透性、静态人口密度和动态人口密度均对盗窃犯罪产生重要影响,与两抢犯罪相关的仅有"T形单元"式街道网络、静态人口中的实际居住户籍人员和外来人员密度,街道网络形态没有表现出与两抢犯罪的显著相关.最后提出,由于街道网络的通达性和危险性往往并存,如何通过调控或改善整体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来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是未来规划建设安全的街道网络空间需要思考的话题.
文献关键词:
街道;网络形态;空间环境;犯罪;日常行为;安全
作者姓名:
毛媛媛;李凤仪;殷玲;王德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苏州215123;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毛媛媛;李凤仪;殷玲;王德-.基于网络形态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两抢一盗"犯罪的关系研究——以HS市原DP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2(11):2866-2883
A类:
B类:
网络形态,街道空间环境,HS,DP,城市街道,街道网络,载人,日常行为,空间载体,网络空间,犯罪行为,类案,行为主体,派出所,所辖,辖区,人口统计,手机信令数据,空间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几何形态,尝试探索,中影,路网密度,低速,速交,渗透性,人口密度,盗窃犯罪,口中,住户,户籍,外来人员,人员密度,通达性,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未来规划,规划建设,建设安全
AB值:
0.3119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