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X市入室盗窃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针对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测量及影响因素考虑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利用X市2015-2017年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基于百度地图计算了犯罪人居住地到作案地之间的步行、骑行和驾车等3种交通出行距离,作为实际空间出行距离的近似拟合,随后利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居住地和作案地所在区域的空间环境特征、作案时间特征和主体特征对犯罪人空间出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①计算得到的3种距离的频次分布均表现为距离衰减效应,超过50%的案件中犯罪人作案地到其居住地的交通距离均不超过10 km;②在影响因素方面,犯罪人的空间出行距离分布主要受其作案地所在区域的空间环境特征影响,具体表现为目标较为集中、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区域对邻近空间内的犯罪人具有较强的吸引性,而发案量较高的区域对距离较远的犯罪人具有较强的吸引性;③在主体特征上,团伙犯罪人较独狼式犯罪人有更长的空间出行距离,反映出团伙犯罪人在空间认知上有着更好的优势.本文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犯罪出行现象的理解,对犯罪预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文献关键词:
入室盗窃;犯罪出行;最优尺度回归;X市;主成分分析;距离衰减效应;兴趣点;团伙犯罪人
作者姓名:
张超鹏;陈鹏;江欢;于越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学院,北京102600;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北京100025
引用格式:
[1]张超鹏;陈鹏;江欢;于越-.X市入室盗窃犯罪人空间出行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2(10):1957-1967
A类:
出行距离分布,团伙犯罪人,犯罪出行
B类:
入室盗窃,盗窃犯罪,距离测量,盗窃案件,件数,百度地图,图计算,居住地,骑行,驾车,交通出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所在区域,空间环境,环境特征,作案时间,时间特征,主体特征,频次分布,距离衰减效应,交通通达性,吸引性,发案,较远,独狼,空间认知,犯罪预测,实践指导,兴趣点
AB值:
0.1931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