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灌注桩基础桩底复合式后注浆及承载特性研究
文献摘要:
为更好控制灌注桩桩底后注浆过程中的注浆区域、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提出一种桩底复合式后注浆的技术.结合西凌井公路大桥工程开展2根灌注桩(SZ1、SZ2)的桩底复合式后注浆及静载试验,研究注浆过程中的注浆压力、注浆量及桩顶位移的动态响应规律及其承载变形特性.基于球孔扩张理论结合广义SMP准则推导了桩端浆泡半径的解析式,并建立了复合式后注浆灌注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桩底"开式—闭式—开式"的复合式后注浆是劈裂、渗透和压密注浆交替进行的过程,注浆量均达到设计值,注浆压力较稳定,桩顶抬升位移较小;SZ1与SZ2桩端2.5倍桩径范围内侧阻的增强效应显著,增强系数分别达到3.37,3.45,端阻增强系数分别为3.28,5.37;基于双曲线函数的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端扩大头效应建立的荷载–沉降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预测复合式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沉降关系.
文献关键词:
灌注桩;桩底后注浆;增强效应;广义SMP准则;球孔扩张理论;荷载—沉降关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亚龙;王旭;张延杰;张晓华;高永光;叶应高
作者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北京西南交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亚龙;王旭;张延杰;张晓华;高永光;叶应高-.灌注桩基础桩底复合式后注浆及承载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22(10):1864-1872
A类:
桩底后注浆,SZ2
B类:
灌注桩基础,复合式,承载特性,注浆压力,注浆量,大桥,根灌,SZ1,静载试验,桩顶位移,动态响应,响应规律,承载变形特性,球孔扩张理论,SMP,解析式,后注浆灌注桩,开式,闭式,劈裂,压密注浆,设计值,抬升,桩径,增强效应,增强系数,双曲线函数,荷载传递模型,扩大头,沉降计算
AB值:
0.2792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