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显微注射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显微注射方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观察该模型肿瘤组织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方法:GBM组织和脑肿瘤旁组织标本(定义为正常脑组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过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株(hiPSCs)培养24 d构建大脑类器官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蛋白标志物的表达,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过的患者来源的GBM单细胞或U-251 MG细胞株注射到培养约30 d的大脑类器官中,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HE染色等方法观察GBM细胞在大脑类器官中的增殖及浸润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BM融合大脑类器官中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BrdU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及结构变化。将10 μmol/L TMZ加入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及GBM肿瘤类组织中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种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1)hiPSCs培养至第24天,形成具有明确芽和分层边缘的块状组织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该结构阳性表达前脑、脑室样结构、前额叶皮质及海马的标志蛋白FOXG1、N-cadherin、Auts2及Frizzled 9,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标志蛋白TUJ1。(2)荧光显微镜下及HE染色均显示肿瘤细胞在大脑类器官内快速增殖,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大脑类器官比较,GBM融合大脑类器官的肿瘤细胞中,MMP2和MMP13的表达明显增加,Fibronectin、MMP3及MMP9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MP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FAP和BrdU的表达水平均增高(均
P<0.05)。(3)TMZ处理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GBM类肿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GBM融合大脑类器官。
结论: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能够成功构建GBM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该模型中的肿瘤组织对TMZ的敏感性低于GBM肿瘤类组织。
文献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大脑类器官;共培养;体外研究;化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兢;滕紫薇;张李洋;曾瑜;李成龙;刘志雄;刘方琨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长沙 410008;黄兢现就职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长沙 41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兢;滕紫薇;张李洋;曾瑜;李成龙;刘志雄;刘方琨-.基于显微注射法构建胶质母细胞瘤融合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05):492-499
A类:
大脑类器官,Auts2,MMP10
B类:
显微注射,注射法,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模型,化疗敏感性,注射方法,GBM,肿瘤组织,替莫唑胺,TMZ,脑肿瘤,组织标本,脑组织,中南大学,大学湘,湘雅医院,神经外科,绿色荧光蛋白,GFP,记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细胞株,hiPSCs,染色方法,红色荧光,荧光染料,患者来源,单细胞,MG,射到,免疫荧光染色法,HE,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BrdU,Caspase,块状,阳性表达,前脑,脑室,前额叶皮质,海马,FOXG1,cadherin,Frizzled,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TUJ1,荧光显微镜,显微镜下,浸润性,免疫荧光检测,MMP2,MMP13,Fibronectin,MMP3,MMP9,表达差异,能够成功,共培养,体外研究
AB值:
0.2268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