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最大直径≥2.5 cm)患者(共2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球囊闭塞试验、脑灌注成像并综合评估后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20例患者中,接受单纯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单纯颈内动脉缩窄术11例,高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中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结扎术1例,低流量搭桥联合颈内动脉缩窄术4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头颅CTA或DSA,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动脉瘤消失5例,体积缩小11例,大小无变化4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局灶性脑梗死。18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影像学随访时间为(7.8±3.0)个月(3~12个月),其中动脉瘤消失7例,体积缩小9例,大小无变化2例。临床随访时间为(46.3±16.3)个月(20~85个月),至末次随访,16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消失或好转,2例症状无改善。末次随访mRS:0分9例,1分8例,3分1例。结论:血流调整联合血流重建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且并发症少。
文献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治疗结果;血流调整;血流重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巨大
作者姓名:
李唐;孙杨;杨建华;张文超;施铭岗;尚彦国;佟小光
作者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内外科及神经康复临床学院,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350;李唐现就职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宁 530021
引用格式:
[1]李唐;孙杨;杨建华;张文超;施铭岗;尚彦国;佟小光-.血流调整及血流重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04):388-393
A类:
血流调整,颈内动脉结扎术,高流量搭桥
B类:
血流重建,重建治疗,巨大型,临床分析,症状性,手术方法,环湖,神经外科,大直径,行头,头颅,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球囊,闭塞,脑灌注成像,后选择,缩窄,桥联,中流,低流量,定期随访,复查,Rankin,mRS,现局,局灶性脑梗死,失访,随访时间,临床随访,症状消失,侧支循环,代偿,个体化手术,手术方案,颅内动脉瘤,治疗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AB值:
0.1979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