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隐血管骨膜瓣预防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实验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建立未成年兔骺板损伤模型,探究隐血管骨膜瓣预防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将30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解剖其膝关节血管,设计隐血管骨膜瓣。用直径为3.0 mm克氏针损伤幼兔单侧股骨远端骨骺,建立骺板损伤的模型,为实验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对损伤的骨骺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实验侧切取与C组实验侧相同大小的骨膜并舍弃;B组实验侧在损伤区填充不带血管蒂的骨膜瓣;C组实验侧在损伤区填充隐血管蒂的骨膜瓣。术后24周测量股骨标本的长度及内外翻角,评估骺板损伤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脱钙标本的剖面观、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评估隐血管骨膜瓣预防骨桥形成的效果。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内及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B两组实验侧股骨均较对照侧表现出明显短缩与外翻畸形,组内两侧股骨长度与外翻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实验侧股骨长度及外翻角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剖面观显示A组骨骺损伤区出现骨桥,与周围骺板界限清楚;B组损伤区骨膜瓣被吸收,以纤维组织填充为主,伴有少许浅白色骨组织形成,与周围骺板界限清楚;C组损伤区由与骺板色泽相同的乳白色透明软骨组织填充,与骺板界限不清。HE及甲苯胺蓝染色发现,A组损伤区填充大量的骨组织,未见软骨组织;B组损伤区主要为纤维组织,可发现少量的骨组织;C组沿着损伤区隧道有大量透明软骨组织形成,且与正常骺板连接紧密。 结论:骺板损伤后隐血管骨膜瓣填充可预防骨桥形成,避免患肢出现短缩及成角畸形。
文献关键词:
骺板;隐血管蒂;骨膜瓣;骨桥;兔
作者姓名:
邓玲珑;邓凯;余黎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武汉 430071
引用格式:
[1]邓玲珑;邓凯;余黎-.隐血管骨膜瓣预防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2(04):431-436
A类:
隐血管蒂
B类:
骨膜瓣,骺板,骨桥,桥形,未成年,损伤模型,新西兰,幼兔,膝关节,克氏针,股骨远端骨骺,另一侧,下处,侧切,同大,舍弃,损伤区,带血管蒂,外翻,骨骼生长,脱钙,苏木,木素,伊红,HE,甲苯胺蓝染色,Mean,数据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短缩,股骨长,角差,骨骺损伤,纤维组织,少许,浅白色,组织形成,色泽,乳白色,软骨组织,成角畸形
AB值:
0.2231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