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沉管隧道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文献摘要:
目前沉管隧道抗震性能设计仅限于横断面分析,缺乏面向沉管隧道纵向抗震性能评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为此,建立沉管隧道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及评估指标.首先,合理考虑沉管隧道结构特征及接头构造,给出了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其中沉管管节结构采用宏观梁单元模拟,沉管接头采用细观精细化模型模拟,宏-细观模型之间需满足连续性约束方程,地层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并通过等效线性化方法来描述地层的非线性特征;其次,根据隧道所处场地的地震动特征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输入,以及相应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和结构损伤指标,建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纵向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及分析流程,可以依据沉管隧道的不同极限状态定义获得用于纵向抗震性能评估的易损性曲线;最后,以某沉管隧道为应用实例,基于该方法建立了沉管隧道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及评估指标,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表征隧道纵向抗震性能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开展多因素分析进而揭示了管节分段长度、地震动输入方向、地层-结构相对刚度比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沉管隧道所处场地位置处的峰值速度是反映隧道纵向地震易损性特征的最优地震动强度参数;沉管隧道地震易损性与输入地震动波长有关,且管节长度与地震波长相近时地震易损性较小;随着地震动输入方向与隧道轴向夹角的增加,沉管隧道地震易损性逐渐减小,而垂直90°输入时相比水平0°输入最大降幅可达76%;地层-结构相对刚度比对沉管隧道纵向地震易损性影响显著,且随地层-结构刚度比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所提方法可为沉管隧道纵向抗震性能评估及地震风险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隧道工程;沉管隧道;抗震性能;地震易损性;纵向地震响应;增量动力分析;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禹海涛;李心熙;袁勇;马超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北京 102616;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4;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禹海涛;李心熙;袁勇;马超-.沉管隧道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22(10):13-22
A类:
地震波长
B类:
沉管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抗震性能设计,仅限于,横断面,抗震性能评估,隧道结构,沉管管节,节结,梁单元,管接头,精细化模型,模型模拟,细观模型,约束方程,非线性弹簧单元,等效线性化,线性化方法,非线性特征,特征选择,地震动输入,地震动强度指标,结构损伤,损伤指标,增量动力分析,易损性评估,极限状态,得用,应用实例,地震易损性曲线,多因素分析,段长度,刚度比,峰值速度,地震动强度参数,输入地震动,地震动波,节长,长相,着地,夹角,随地,结构刚度,地震风险,隧道工程,纵向地震响应
AB值:
0.1846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