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种植体间接支抗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磨牙效果的锥形束CT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评价种植体支抗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磨牙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并采用支抗种植体刚性连接支抗牙构建间接支抗、辅助控制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上颌磨牙的成年患者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26.4±4.2)岁(19~31岁)。采用锥形束CT三维测量方法,测量患者矫治前(T0)、上颌第一磨牙远移到位时(T1)和前牙排齐内收到位时(T2)的上颌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和中切牙牙根和牙尖以及牙根中心点位置,并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间差异。结果:上颌中切牙牙根和牙尖矢状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4.84, P<0.001; F=27.66, P=0.001);其中T0与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1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舌向内收(1.81±0.28)和(2.17±0.42)mm。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和牙尖矢状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16, P=0.001; F=57.99, P<0.001);其中T0与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T1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向远中移动(1.95±0.42)和(2.53±0.33)mm。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和牙尖矢状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37, P=0.002; F=140.26, P<0.001);其中T0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向远中移动(1.98±0.25)和(3.51±0.30)mm;而T1与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中心点垂直向位置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06, P<0.001);其中T0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龈向压低(2.28±0.24)mm;而T1与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测量指标3个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磨牙可有效增强支抗牙的支抗作用。
文献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正畸矫正器,可摘式;正畸矫正器设计;磨牙;牙移动;正畸支抗;透明矫治器
作者姓名:
程鑫燚;桑婷;伍军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昌 330006
引用格式:
[1]程鑫燚;桑婷;伍军-.种植体间接支抗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远移磨牙效果的锥形束CT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07):724-732
A类:
正畸矫正器,正畸矫正器设计
B类:
无托槽隐形矫治,锥形束,种植体支抗,南昌大学,口腔医院,刚性连接,辅助控制,上颌磨牙,成年患者,中男,三维测量,T0,上颌第一磨牙,磨牙远移,前牙,排齐,内收,前磨牙,牙牙,牙根,牙尖,中心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上颌中切牙,矢状向,远中移动,垂直向,压低,测量指标,增强支抗,可摘式,牙移动,正畸支抗,透明矫治器
AB值:
0.2064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