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安全位置的CBCT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以不同角度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近远中向宽度,以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为临床选择微种植支抗钉植入位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0例成人患者,以其颌骨进行扫描重建的CBCT资料为研究对象,在上颌腭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2、14、16、18 mm的软组织标志点作为测量位置,分别测量与牙长轴成30°、45°、60°、90°时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之间的近远中向宽度及微种植支抗钉植入路径的黏膜厚度和骨组织厚度.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两两比较.结果 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角度越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腭根间的近远中向宽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90°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角度越大,黏膜厚度越小,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30°、45°方向相比,以60°方向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植入微种植支抗钉位置越高,近远中向宽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14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近远中向宽度更大,接触相邻牙根的概率更小;植入位置越高,黏膜厚度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18 mm位置相比,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植入时黏膜厚度更小,微种植支抗钉进入骨组织内的长度更大,更稳定.结论 在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距上颌第一磨牙腭尖16 mm以60°方向植入微种植支抗钉较为安全.
文献关键词:
微种植支抗钉;锥形束CT;安全位置;上颌腭侧;上颌第一磨牙腭尖;植入高度;植入角度;黏膜厚度;骨组织厚度;近远中向宽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星翰;李军;孟怡彤;汤雨龙;徐佳琳;杨莹;董寅娟;张晓东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 沈阳 110016;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星翰;李军;孟怡彤;汤雨龙;徐佳琳;杨莹;董寅娟;张晓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腭侧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安全位置的CBCT研究)[J].口腔疾病防治,2022(01):39-44
A类:
近远中向宽度,骨组织厚度,上颌腭侧,上颌第一磨牙腭尖
B类:
第二磨牙,微种植支抗钉,安全位置,CBCT,锥形束,cone,beam,入微,入路,黏膜厚度,植入位置,成人患者,颌骨,软组织,标志点,牙长轴,单因素方差分析,LSD,牙根,植入角度,钉进,入骨,更稳,植入高度
AB值:
0.09809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