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食物相暴露条件下尼罗罗非鱼对砷的累积与转化
文献摘要:
为研究不同类型、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对砷(As)的累积与转化作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选取杂食性淡水鱼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让其分别摄食暴露于1 mg·L-1砷酸[As(V)]水溶液中15 d的浮水植物青萍(Lemna minor L.)、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e)、节肢动物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ise),研究不同食物相暴露条件下尼罗罗非鱼对砷的累积与转化作用.结果发现,动植物能吸收并累积水中的砷,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其对含砷水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尼罗罗非鱼摄食不同类型的食物之后,其肌肉组织中累积的砷含量不同,但总砷量与食物相中的浓度趋势一致,为投喂青萍组>投喂轮叶黑藻组>投喂日本沼虾组;当罗非鱼通过食物摄入砷,相较于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As(V)更容易转化为亚砷酸[As(Ⅲ)],砷被蓄积与转化后主要以砷甜菜碱(AsB)的稳态形式存在;不同生物对砷的累积和转化方式不同,水生动物更易将无机砷甲基化为毒性较小的AsB;投喂日本沼虾的罗非鱼对砷的生物转化能力最高,砷在营养转移过程中可沿食物链传递但没有在罗非鱼中生物放大.
文献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砷;食物链;营养转移;生物累积;生物转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宋梦萍;杨常亮;张璟;黄中情;曾绍宇;刘雯清;何发涛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昆明,650091;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65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梦萍;杨常亮;张璟;黄中情;曾绍宇;刘雯清;何发涛-.食物相暴露条件下尼罗罗非鱼对砷的累积与转化)[J].环境化学,2022(06):1897-1904
A类:
摄食暴露,verticillate,nipponenise,营养转移
B类:
尼罗罗非鱼,营养级,室内培养,杂食性,淡水鱼类,Oreochromis,niloticus,水溶液,浮水植物,青萍,Lemna,minor,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节肢动物,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动植物,暴露时间,含砷,肌肉组织,砷含量,总砷,相中,投喂,鱼通,食物摄入,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亚砷酸,蓄积,后主,甜菜碱,AsB,累积和,转化方式,水生动物,无机砷,甲基化,生物转化,转化能力,食物链,生物放大,生物累积
AB值:
0.40408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