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白洋淀沉水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对于维护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年、2019年白洋淀沉水植物群落和主要环境因子的采样调查数据,分析沉水植物群落组成、分布变化及其与水位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沉水植物群落质量指数(SMQI)评价淀区沉水植物群落质量状况,采用综合污染指数(WQI)评价淀区水质状况.结果表明:与2010年相比,2019年白洋淀沉水植物种类数由10种变为9种,优势种由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轮藻属一种(Chara sp.)变为金鱼藻、篦齿眼子菜、狸藻(Utricularia vulgari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出现频率无明显变化,篦齿眼子菜、狸藻、穗状狐尾藻和大茨藻(Najas marina)出现频率明显增加,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出现频率有所减少;大部分淀泊沉水植物群落质量有所提升,SMQI平均值从3.87升至4.98,淀区中部和东部的沉水植物群落质量普遍好于西部府河、孝义河入淀口附近;几乎所有淀泊水质都明显好转,WQI平均值从2.80降至0.77,尤其是入淀口至北部烧车淀区域水质改善明显.冗余分析显示,沉水植物群落分布与总磷、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其次是水深和透明度.沉水植物与水深、透明度的关系分析表明,冬春季补水不利于沉水植物的萌芽与生物量增长,且2019年白洋淀水位超出沉水植物适生范围(水深/透明度<3).沉水植物与水质的关系分析表明,白洋淀已无藻型浊水区,因此具备沉水植物自然修复的水质基础.建议白洋淀在实施生态补水时考虑沉水植物的光合特性与生活史规律,并针对沉水植物生物量较高的淀泊实施平衡收割.
文献关键词:
白洋淀;沉水植物群落质量;时空变化;敏感系数;水质;水位;生活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杰;何萍;刘存歧;王德旺;李代魁;王军霞;张亚娟
作者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杰;何萍;刘存歧;王德旺;李代魁;王军霞;张亚娟-.白洋淀沉水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22(07):1658-1669
A类:
沉水植物群落质量,SMQI,pectinatus,Chara,狸藻,Utricularia,malaianus
B类:
白洋淀,时空变化,华北地区,浅水湖泊,雄安新区,生态安全,环境因子,采样调查,群落组成,淀区,质量状况,综合污染指数,WQI,水质状况,植物种类,优势种,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vulgari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大茨藻,Najas,marina,马来,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府河,孝义,明显好转,水质改善,冗余分析,群落分布,总磷,叶绿素,水深,透明度,关系分析,冬春季,适生范围,浊水,水区,自然修复,生态补水,光合特性,生活史,植物生物量,收割,敏感系数
AB值:
0.2968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