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骶骨曲率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分型中的应用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评估骶骨发育异常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31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确诊时年龄为(5.09±3.97)个月;低位畸形38例,中位畸形181例,高位畸形97例。将低位畸形患儿作为低位组,将中位畸形患儿作为中位组,将高位畸形患儿作为高位组。通过影像学图像测量各组患儿骶骨指数(sacral ratio,SR)值、D值、R值、骶骨曲率(sacrum curvature,SC)值以及联合指标SR+SC值,统计分析各测量值和各分型的相关性。其中,SR值=BC/AB,在骶尾骨正位X线片上,A线为双侧髂骨上缘的连线,B线为经过双侧骶髂关节下缘的A线的平行线,C线为经过骶尾骨最下缘的A线的平行线,BC为B线到C线的距离,AB为A线到B线的距离。SC值=R值/D值,D值为骨盆侧位X线片中骶骨上端前缘(E点)到骶骨最下端前缘(F点)的距离,P线为骶骨到EF最远的平行线,R值为EF与P线的垂直距离。通过Fisher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通过方差分析连续变量。 结果:低位组的SR值、D值、R值、SC值和SR+SC值分别为0.99±0.38、(6.05±1.19)cm、(1.50±0.40)cm、0.45±0.04、2.03±0.22;中位组数值分别为0.76±0.20,(4.83±1.16)cm,(1.07±0.73)cm,0.22±0.14,2.18±0.18;高位组数值分别为0.72±0.21,(5.38±1.76)cm,(0.92±1.00)cm,0.14±0.18,2.26±0.21。低位组和中位组SR值相比,低位组和高位组D值相比,低位组和中位组R值相比,中位组和高位组SC值相比,中位组和低位组、中位组和高位组的SR+SC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C值及SR+SC值相对于SR值而言更能分辨出中位和高位畸形。 结论:SC值可以反映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骶骨发育的异常,可作为术前评价指标。
文献关键词:
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骶骨曲率
作者姓名:
梁子建;张洁;陈运培;向梅娟;邹吉祥;王勇
作者机构: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 510623
引用格式:
[1]梁子建;张洁;陈运培;向梅娟;邹吉祥;王勇-.骶骨曲率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分型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2(01):40-44
A类:
骶骨曲率,sacrum,SR+SC
B类: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骨发育,发育异常,妇女儿童,儿童医疗中心,病例资料,低位,影像学图像,图像测量,sacral,ratio,curvature,联合指标,测量值,BC,AB,尾骨,正位,髂骨,上缘,连线,骶髂关节,节下,下缘,平行线,最下,骨盆,上端,前缘,下端,EF,最远,垂直距离,Fisher,检验分析,分类变量,连续变量,辨出,术前评价
AB值:
0.253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