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熊果酸对变应性鼻炎PM2.5暴露后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变应性鼻炎(AR)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2.5)吸入暴露后氧化应激和多种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PM2.5未暴露AR组(AR组)、PM2.5暴露AR组(ARE组)、UA干预AR组(AR+UA组)和UA干预PM2.5暴露AR组(ARE+UA组),每组12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和滴鼻激发进行AR造模。采用吸入性暴露系统进行PM2.5吸入暴露,浓度为200 μg/m 3,3 h/d,连续30 d。对UA干预组采用UA灌胃,浓度为20 mg/(kg·d)。观察各组大鼠的AR症状及鼻黏膜的病理学改变。检测鼻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的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的水平变化。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鼻黏膜多种炎性因子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UA干预后,ARE+UA组较ARE组大鼠的AR症状减轻,鼻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上皮层病理损伤减轻。ARE+UA组鼻黏膜SOD活性较ARE组升高[(50.10±3.09)U/mg比(20.13±1.30)U/mg, F=597.54, P<0.01],ARE+UA组鼻黏膜丙二醛含量较ARE组下降[(57.78±12.36)nmol/g比(124.12±9.40)nmol/g, F=115.51, P<0.01]。ARE+UA组血清OVA-sIgE、IL-6和IL-17水平较ARE组显著下降[(11.61±0.27)ng/ml比(20.30±0.67)ng/ml、(47.59±15.49)pg/ml比(98.83±10.98)pg/ml、(623.30±8.75)pg/ml比(913.32±9.06)pg/ml, F值分别为283.42、80.45、683.73, P值均<0.01]。蛋白芯片检测显示ARE+UA组鼻黏膜中IL-4、IL-6、IL-13、趋化因子CXCL7、IL-1α、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较ARE组下降,而干扰素γ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 P值均<0.01)。 结论:UA可抑制AR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对PM2.5吸入暴露诱发和加重的AR病理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文献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PM2.5;熊果酸;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作者姓名:
孙娜;章如新;王虹;黄昱;韩之瑾;鲍靖;段玉森;董维阳;邓丛蕊;庄国顺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 200040;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 200232;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 200433
引用格式:
[1]孙娜;章如新;王虹;黄昱;韩之瑾;鲍靖;段玉森;董维阳;邓丛蕊;庄国顺-.熊果酸对变应性鼻炎PM2.5暴露后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07):860-867
A类:
AR+UA,ARE+UA
B类:
熊果酸,变应性鼻炎,PM2,ursolic,acid,细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吸入暴露,雌性,正常对照,NC,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滴鼻,吸入性,m ,灌胃,鼻黏膜,superoxide,dismutase,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免疫,免疫球蛋白,sIgE,芯片技术,炎性因子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分析,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皮层,病理损伤,丙二醛含量,nmol,ml,pg,蛋白芯片检测,趋化因子,CXCL7,基质金属蛋白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干扰素,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AB值:
0.219968
相似文献
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022,成都)
孟娟;徐睿;叶菁;孟粹达;王英;杨艳莉;陆美萍;安云芳;娄鸿飞;许昱;许成利;杨玉成;许元腾;邱前辉;石照辉;魏欣;曾明;余少卿;王洪田;刘锋;杨钦泰;张维天;王天生;顾瑜蓉;陈建军;王向东;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成都 61004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广州 510080;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南昌 3300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长春 13003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 郑州 45005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一科 昆明 65003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南京 210029;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 太原 03000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0003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武汉 430060;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南宁 5300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重庆 40001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福州 350004;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广州 510080;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深圳 518116;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海口 5703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武汉 430030;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 20006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 北京 100038;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变态反应(过敏)科 广州 51063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 20023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长沙 41001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 武汉 430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 100730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
余少卿;王向东;徐睿;陈建军;孟娟;杨钦泰;孟粹达;许元腾;谢志海;孙悦奇;许成利;王英;杨玉成;刘锋;张维天;赵可庆;唐隽;杨艳丽;陆美萍;邱前辉;杨贵;喻国冻;赵长青;左可军;石照辉;魏欣;叶惠平;孙斌;安云芳;孙亚男;曾明;许昱;巴罗;张天虹;王洪田;章如新;顾瑜蓉;谭国林;叶菁;李华斌;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6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7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北武汉43002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成都61004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变态反应(过敏)科,广东广州51063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长春13003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福州350004;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南长沙410008;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518107;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南宁53000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河南郑州45005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40001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23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3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佛山528000;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云南昆明 65003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210029;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518116;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贵州贵阳55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山西太原030001;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喉医院耳鼻咽喉科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广东深圳518172;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海南海口570311;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州贵阳55000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陕西西安710004;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武汉43003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北武汉430060;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西藏拉萨8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038;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040;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南长沙410013;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