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8F-FDG全身PET/CT 2小时显像探测大动脉炎病灶的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 18F-FDG全身PET/CT半剂量2 h显像在大动脉炎(TA)活动性病灶探测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全身PET/CT半剂量2 h显像的55例TA患者[男13例、女42例,年龄(34.3±13.9)岁]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TA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诊断。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TA与非活动期TA组。病灶SUV max≥(肝脏SUV max-0.1)定义为活动性病灶。同一血管节段有多个病灶者,只选SUV max最高者。病灶的靶本比为病灶SUV max/血池SUV max。使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间肝脏、血池SUV max以及病灶靶本比的差异。 结果: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组分别有39和16例患者,活动性病灶数分别为363和137个。2组肝脏SUV max分别为1.93±0.45与1.95±0.35,血池SUV max分别为0.75(0.63,0.98)与0.90(0.77,1.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0, P=0.846; z=-1.45, P=0.148);病灶的靶本比分别为3.09(2.36,4.24)和2.57(2.24,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05, P<0.001)。 结论:全身PET/CT半剂量2 h显像在TA患者中有着较好的病灶靶本比,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患者中均能灵敏地检测到血管壁炎性病灶。
文献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全身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作者姓名:
蔡丹杰;迪丽比热·阿迪力;石洪成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
引用格式:
[1]蔡丹杰;迪丽比热·阿迪力;石洪成-.18F-FDG全身PET/CT 2小时显像探测大动脉炎病灶的价值 )[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2(08):462-466
A类:
B类:
18F,FDG,PET,大动脉炎,TA,活动性,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国风,风湿病学,AC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准将,活动期,SUV ,max,节段,最高者,血池,Mann,Whitney,检验分析,血管壁,Takayasu,全身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线计算,氟脱氧葡萄糖,F18
AB值:
0.252069
相似文献
基于 18F-FDG PET/CT图像建立的多元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原发灶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价值
刘建井;边海曼;马文娟;王子阳;陈薇;朱磊;戴东;徐文贵-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影像诊断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核医学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0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