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表现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应用于M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经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MM并于治疗前行
18F-FDG PET/CT显像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8~91(61.1±9.6)岁。根据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RCA组和无HRCA组;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发布的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2组;根据Mayo骨髓瘤分层级风险调整治疗(mSMART)3.0危险度分层标准将患者分为标危组和高危组。分析所有患者的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局灶病变(FLs)个数≤3或>3、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4.2或>4.2和有无髓外病变(EMD)分别将患者各分为2组。随访结束后统计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采用
χ2检验比较MM患者的
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HRCA和分期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HRCA、R-ISS分期和mSMART 3.0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rier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期和OS期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结果:FLs个数≤3或>3在不同R-ISS分期、不同mSMART 3.0分期和有无HRC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919、8.472、8.167,均
P<0.05);有无EMD在不同mSMART 3.0分期和有无HRC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1、6.808,均
P<0.05)。FLs个数>3是HRCA、R-ISS分期和mSMART 3.0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0.952、5.000、10.714,95%
CI:1.195~100.393、1.127~22.181、2.269~50.598,均
P<0.05)。有无EMD和有无HRCA组间PFS期和OS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期:
χ2=8.572、9.023,均
P<0.01;OS期:
χ2=6.030、4.877,均
P<0.05)。EMD是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OR=4.466、6.520,95%
CI:1.084~18.396、1.174~36.211,均
P<0.05);HRCA是PF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OR=8.458,95%
CI:1.671~42.812,
P<0.05)。截至随访结束,无EMD且无HRCA或仅存在两者之一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同时存在EMD和HRCA的患者中位PFS期为11个月(
χ2=20.903,
P<0.001),中位OS期为17个月(
χ2=10.656,
P<0.01)。
结论:初诊MM的患者的
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HRCA存在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对MM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文献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细胞遗传学;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志畑;蔡宋浩;黄锦桂;黄朝华
作者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汕头 515031;汕头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汕头 515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志畑;蔡宋浩;黄锦桂;黄朝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
)[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2(04):203-209
A类:
mSMART
B类: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18F,FDG,PET,影像学表现,细胞遗传学异常,预后评估,MM,氟脱氧葡萄糖,HRCA,联合应用,汕头市,中心医院,骨髓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中男,荧光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检测,工作组,修订版,分期系统,ISS,准将,Mayo,风险调整,调整治疗,危险度分层,分层标,FLs,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髓外病变,EMD,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Kaplan,Merier,rank,Cox,预后不良,不良因素,仅存,预测价值,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2141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