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8~59岁人群加强免疫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10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Ⅱ期临床试验,入组对象为18~59岁、未妊娠、未哺乳的健康人群,基础免疫程序为0-14 d 5 μg、0-14 d 10 μg、0-28 d 5 μg、0-28 d 10 μg,从其中按研究编号从小到大顺序各选择50名(共200名)完成2剂基础免疫的受试者,在完成基础免疫后第6个月(窗口期30 d)加强接种第3剂与基础免疫同样剂量的疫苗。加强免疫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约5 ml,分析活病毒中和抗体、假病毒中和抗体、受体结合域IgG抗体(RBD-IgG)的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收集并分析加强免疫后28 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0-14 d 5 μg、0-14 d 10 μg、0-28 d 5 μg、0-28 d 10 μg组对象的基线年龄分别为(43.98±9.58)、(43.46±9.34)、(42.56±9.08)和(43.94±11.05)岁( P=0.877),各组间性别比例均衡( P=0.331);4组活病毒中和抗体GMT(95% CI)由加强免疫前的4.07(3.30~5.04)、3.75(3.08~4.55)、8.33(7.01~11.11)和7.69(6.19~9.57)升至加强免疫后28 d的284.84(215.28~376.86)、233.05(178.61~304.08)、274.81(223.64~337.68)和280.77(234.59~336.04),抗体阳转率均为100%。4组的加强免疫后28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0%(9例)、4.0%(2例)、12.0%(6例)和12.0%(6例)( P=0.182),无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基础免疫6个月后进行1剂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文献关键词:
加强免疫;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
作者姓名:
潘红星;黄保英;邓瑶;储凯;胡家垒;朱丹丹;武景亮;张黎;王萌;黄维金;谭文杰
作者机构: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肠道病原微生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2206;淮安市淮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淮安223399;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1026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潘红星;黄保英;邓瑶;储凯;胡家垒;朱丹丹;武景亮;张黎;王萌;黄维金;谭文杰-.18~59岁人群加强免疫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22(04):279-285
A类:
B类:
加强免疫,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临床试验,哺乳,健康人群,基础免疫,免疫程序,编号,从小到大,大顺,窗口期,免疫前后,ml,活病毒,中和抗体,假病毒,受体结合域,IgG,RBD,几何平均滴度,GMT,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性别比例,抗体阳转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
AB值:
0.2345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