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年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征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TA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3岁为界将患儿分为大年龄组、小年龄组,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对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生长发育受限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7例小年龄组患儿中男8例,女9例;24例大年龄组患儿中男6例,女18例。小年龄组广泛型最常见,共10例(58.8%);大年龄组以胸腹主动脉型最为常见,共13例(54.2%)。小年龄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共13例(76.5%);大年龄组为高血压,共19例(79.2%)。小年龄组患儿均有血红蛋白(Hb)降低,均有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100.0%);大年龄组白细胞升高6例(25.0%),ESR增快13例(54.2%),CRP升高11例(45.8%)。小年龄组受累最多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前降支、回旋支),共16例(94.1%);大年龄组受累最多为锁骨下动脉,共15例(62.5%)。小年龄组患儿均处于疾病活动期,其中8例单用生物制剂,3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为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联合治疗,1例先用糖皮质激素,因效果欠佳换用生物制剂治疗。大年龄组有18例活动期病例(75.0%),2例拒绝治疗;16例活动期病例和6例非活动期病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9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3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生物制剂。小年龄组有16例冠状动脉受累,大年龄组仅1例冠状动脉受累(
P<0.01);小年龄组中9例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大年龄组均未出现生长受限(
P<0.01);小年龄组血压均得到控制,大年龄组中16例血压控制不满意(
P<0.01);小年龄组广泛型发生率高于大年龄组,且病情活动期发生率高于大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年龄TA临床特点、治疗差异大。小年龄TA病情进展更急剧;血管受累更广泛,更易累及冠状动脉等中血管;更应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大年龄TA部分可自行进入非活动期,受累以大血管为主,易遗留高血压后遗症。
文献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不同年龄;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丹;康闽;周志轩;黄小兰;赖建铭
作者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丹;康闽;周志轩;黄小兰;赖建铭-.不同年龄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征比较)[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07):526-529
A类:
B类:
多发性大动脉炎,TA,临床特点,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附,儿童医院,医院住院,大年,年龄组,冠状动脉受累,血压控制情况,统计学分析,中男,胸腹,腹主动脉,Hb,红细胞沉降率,ESR,前降支,回旋支,锁骨下动脉,疾病活动期,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治疗,先用,换用,生物制剂治疗,合环,环磷酰胺,病情进展,及冠,大血管,遗留,后遗症
AB值:
0.1455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