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外周血白细胞与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的建立
文献摘要:
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
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
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
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
2。
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文献关键词:
骨髓;外周血;分类计数;形态学;巨核细胞;参考区间;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伍平;周丽娜;邢莹;孙慧鹏;万凌君;周春雨;张丹丹;周小飞;张衡;陈明悦;王云芳;王宁宁;刘文静;徐榃林;付怡伟;刘立君;苑蝶;陈曼;王卉
作者机构: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三河 06520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3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伍平;周丽娜;邢莹;孙慧鹏;万凌君;周春雨;张丹丹;周小飞;张衡;陈明悦;王云芳;王宁宁;刘文静;徐榃林;付怡伟;刘立君;苑蝶;陈曼;王卉-.外周血白细胞与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的建立)[J].中华医学杂志,2022(07):506-512
A类:
B类:
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分类计数,月河,北燕,陆道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中男,儿童组,青年组,点将,照临,常规检验,检验方法,cm
,不同年龄组,年龄不同,别组,不同组分,建立参考区间,血分,幼红细胞,成人女性,粒型,板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疾病筛查,应用水平,横断面研究
AB值:
0.18144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