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卧蚕热液羽流影响区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文献摘要:
[目的]热液羽流影响区包括热液羽流流经区域和羽流中性浮力层下方受热液颗粒物影响的区域.随着热液羽流的演化,热液羽流影响区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由于观测和取样困难等原因,迄今热液羽流影响区不同空间位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在月际尺度上的演化尚不清楚.[方法]中国大洋49航次在卧蚕1号热液喷口东南侧300 m处投放了沉积物捕获器锚系,在不同离底高度开展了为期18个月的观测和时序采水.本文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样中的微生物类群进行测序分析,结合现场实时探测的浊度异常资料,研究卧蚕热液区附近中性浮力羽流和热液颗粒沉降区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和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样品中细菌群落以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弯曲菌纲(Camplylobacteria)、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梭菌纲(Clostridia)和脱硫叶菌纲(Desulfobulbia)为主.在时间上,优势类群的相对丰度随浊度起伏发生变化,当浊度异常值升高时,弯曲菌纲相对丰度增加,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少;在空间上,热液颗粒沉降区样品(离底40 m)中弯曲菌纲的平均相对丰度更高,中性浮力羽流(离底300 m)γ-变形菌纲的平均相对丰度更高.[结论]研究区受到了热液羽流的动态影响,当热液活动增强时,弯曲菌纲相对丰度显著增加,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少;下方羽流颗粒沉降区比上方中性浮力羽流区含有更丰富的弯曲菌纲,而γ-变形菌纲则在中性浮力羽流更加富集.热液输入物质和硫化物颗粒的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热液羽流影响区内微生物时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卧蚕热液区;热液羽流影响区;细菌多样性;时空演化;高通量测序
作者姓名:
谢倩;韩喜球;魏铭聪;邱中炎;董传奇;吴月红;吴雪停;余娟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上海200240;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5;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倩;韩喜球;魏铭聪;邱中炎;董传奇;吴月红;吴雪停;余娟-.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卧蚕热液羽流影响区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微生物学报,2022(06):1974-1985
A类:
热液羽流,热液羽流影响区,卧蚕热液区,Camplylobacteria,Desulfobulbia
B类:
西北印度洋,卡尔斯,斯伯格,细菌群落结构,群落结构特征,流流,流经,浮力,受热,颗粒物,微生物群落,群落的结构,结构组成,空间位置,大洋,航次,喷口,东南侧,投放,沉积物,捕获器,锚系,采水,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水样,生物类,测序分析,浊度,颗粒沉降,沉降区,Gammaproteobacteria,弯曲菌,Alpha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ia,梭菌,Clostridia,脱硫,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异常值,动态影响,热液活动,硫化物,含量差异,空间异质性,细菌多样性,时空演化
AB值:
0.232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