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8种灌木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生理响应
文献摘要:
为深入探究灌木树种对大气颗粒物(PM)污染的生理响应,以青岛市3种尘源区域(燃煤区、燃油区和清洁区)中常见的8种灌木为对象,采用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了灌木单位叶面积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10、PM10和PM2.5)的质量,并对蒙尘后灌木叶片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测定,分析了叶片截留颗粒物的性质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灌木滞尘量总体表现为燃煤区>燃油区>清洁区,且叶片所截留的颗粒物以PM>10为主,其中小叶黄杨(Buxus sinica)对TSP、PM>10和PM10的吸滞能力最强,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分别为4.89、3.45、1.54 g·m?2;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对于PM2.5的截留量最高,平均为0.21 g·m?2;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均呈现出最低的吸滞水平.(2)随粉尘污染的加重,灌木叶绿素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叶干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3)相关性分析表明,紫荆(Cercis chinensis)叶片滞尘量与各生理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适合作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蔷薇(Rosa multifolora)叶片滞尘量与各生理指标之间无显著性相关,表明其不易受到蒙尘胁迫的影响.(4)冗余分析(RDA)表明,在大气污染下,植物叶绿素极易受到颗粒物粒径的影响,而类胡萝卜素易受到粉尘来源的影响.该研究结论可为青岛市绿化建设中不同尘源区域树种的选择、立地配置与滞尘效益的进一步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灌木;滞尘能力;生理指标;生理响应;颗粒物径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旭;李海梅;李彦华;孙迎坤;田园
作者机构: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旭;李海梅;李彦华;孙迎坤;田园-.8种灌木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生理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22(03):535-545
A类:
Cercis,multifolora,颗粒物径级
B类:
大气颗粒物污染,生理响应,灌木树种,青岛市,尘源,源区,燃煤,煤区,燃油,油区,清洁区,滤膜,膜过滤,过滤法,单位叶面积,积滞,滞留,不同粒径,TSP,PM10,PM2,蒙尘,木叶,生理指标,对植,植物生理,滞尘量,小叶黄杨,Buxus,sinica,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截留量,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粉尘污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叶干物质含量,紫荆,chinensis,大气污染,指示植物,蔷薇,Rosa,胁迫,冗余分析,RDA,植物叶,粉尘来源,绿化建设,区域树,立地,量化评价,滞尘能力
AB值:
0.3697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