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气十条"实施结束川南城市群秋季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特征
文献摘要:
为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实施结束后川南城市群大气PM2.5的污染状况,于2018年11月7~19日在内江、自贡、宜宾和泸州这4个城市同步采集PM2.5样品,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秋季PM2.5及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探讨了区域输送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南城市群秋季大气平均ρ(PM2.5)为(67.2±38.3)μg·m-3,泸州最高而内江最低;SNA(SO42-、NO3-和NH4+)在PM2.5中占比为33.3%,其中NO3-为首要离子组分;由"大气十条"实施中期(2015年)至实施结束(2018年),内江、宜宾和泸州秋季ρ(PM2.5)分别增加了 13.8%、47.2%和69.1%,自贡持平;由于大气中ρ(SO2)大幅减少而ρ(NO2)减幅较小甚至增加,且缺乏对NH3排放的控制,从2015~2018年各城市秋季ρ(NO3-)增加了 36.7%~116.0%,ρ(SO42-)降低了 19.8%~40.2%,ρ(NH4+)则变化较小;霾天,表观氮氧化率NOR增加了 60.0%~118.2%,而表观硫氧化率SOR增幅较小甚至下降,ρ(NO3-)增加显著,是清洁天2.7~3.0倍,NO3-/SO42-比值也上升至1.7~1.9,说明硝酸盐的二次生成是此次霾污染过程形成的主要化学机制;霾天川南城市群主要受四川盆地内区域输送(尤其是经过重庆的东北气流)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PM2.5;水溶性离子;川南城市群;霾;后向轨迹
作者姓名:
吴安南;黄小娟;何仁江;李金建;叶秣麟;吴涛;肖智丹;刘子锐;王跃思;张小玲;张军科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泸州 646000;内江市气象局,内江 641000;宜宾市气象局,宜宾 6440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 61175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安南;黄小娟;何仁江;李金建;叶秣麟;吴涛;肖智丹;刘子锐;王跃思;张小玲;张军科-."大气十条"实施结束川南城市群秋季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特征)[J].环境科学,2022(03):1170-1179
A类:
B类:
大气十条,川南城市群,霾污染,污染过程,水溶性离子,离子特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行动计划,PM2,污染状况,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同步采集,天气形势,形势分析,污染特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区域输送,气平,SNA,SO42,NO3,NH4+,要离,离子组分,持平,SO2,NO2,减幅,NH3,氧化率,NOR,硫氧化,SOR,硝酸盐,二次生成,群主,四川盆地,内区
AB值:
0.3343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