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温热浪对北京市居民死亡影响附加效应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高温热浪对北京市居民死亡风险的附加效应,为制定极端天气事件相关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市2007-2013年逐日死亡人数与同期气象、空气污染资料,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建立气温、热浪与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通过对比热浪日与非热浪日之间的死亡风险来估计不同热浪定义时其附加效应,并分别应用阶跃函数和二次样条函数估计不同热浪持续时间所致的附加效应.结果 随着热浪定义中阈值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北京市总热浪日数逐渐减少.不同定义下热浪所致的附加效应不同,热浪阈值温度为研究期间日平均气温的第95分位数(27.62℃)、持续时间≥4d时,高温热浪对非意外死亡影响的附加效应最大,死亡风险可增加11%(95%CI=4%~ 18%).热浪持续时间超过2d后其附加效应开始显现,在超过6d后急剧上升.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死亡,热浪的附加效应最高可分别使其死亡风险增加34%(95%CI=12%~60%)、14 %(95%CI=4%~24%).女性、中老年、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为高温热浪的敏感人群.结论 北京市高温热浪可显著增加居民死亡风险,存在因持续高温所致的附加效应,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女性、中老年、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尤为敏感.
文献关键词:
高温热浪;死亡风险;附加效应;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作者姓名:
牛彦麟;杨军;林华亮;薛涛;高源;李文;王君;刘起勇
作者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育健康研究所;山东大学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彦麟;杨军;林华亮;薛涛;高源;李文;王君;刘起勇-.高温热浪对北京市居民死亡影响附加效应)[J].中国公共卫生,2022(03):344-350
A类:
B类:
高温热浪,附加效应,死亡风险,极端天气事件,逐日,日死亡人数,空气污染,应用分布,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比热,阶跃,样条函数,阈值温度,日数,同定,日平均气温,分位数,4d,非意外死亡,2d,6d,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受教育程度,感人,持续高温
AB值:
0.2044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