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改良多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长度大于8 cm食管全周浅表癌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多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multi-tunnel dissection,ESMTD)治疗轴向长度>8 cm食管全周浅表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79例病变长度>8 cm的食管全周浅表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改良ESMTD组(32例)和外科手术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改良ESMTD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 χ2=0.000, P=1.000),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6.9%(31/32)和97.9%(46/47)( χ2=0.000, P=1.000);改良ESMTD组手术时间短于外科手术组[(150.5±17.2)min比(185.8±15.2)min, t=9.527, P<0.001],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3.1%(1/32)比10.6%(5/47), χ2=0.648, P=0.421]、迟发性穿孔[3.1%(1/32)比4.3%(2/47), χ2=0.000, P=1.000]发生率与外科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反应蛋白[(64.3±6.9)mg/L比(89.2±7.4)mg/L, t=15.634, P<0.001]、中性粒细胞水平[(10.1±1.4)×10 9/L比(13.1±1.2)×10 9/L, t=15.083, P<0.001]低于外科手术组。改良ESMTD组住院时间短于外科手术组[(9.2±1.2)d比(11.5±1.2)d, t=8.363, P<0.001],医疗费用少于外科手术组[(3.2±0.3)万元比(5.9±0.6)万元, t=26.384, P<0.001]。 结论: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改良ESMTD治疗轴向长度>8 cm的全周食管浅表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保留了食管的完整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浅表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改良多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
作者姓名:
田野;杜观祥;阚敬保;刘敏;柏建安;刘禹;汤琪云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科,南京 210029;滨海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盐城 224000;淮安市淮安医院内镜中心,淮安 223200
引用格式:
[1]田野;杜观祥;阚敬保;刘敏;柏建安;刘禹;汤琪云-.改良多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长度大于8 cm食管全周浅表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2(12):983-987
A类:
改良多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MTD,食管浅表癌
B类:
全周,endoscopic,submucosal,multi,tunnel,dissection,轴向长度,有效性和安全性,南京医科大学,变长,整块切除,完全切除率,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手术相关并发症,组手,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10 ,传统外科手术,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食管鳞状细胞癌
AB值:
0.1351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