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进行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6月13—14日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液化天然气槽罐车爆炸所致重度烧爆复合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33~92(66±17)岁。对所有患者从入院48 h后开始进行翻身床治疗,并导入前馈控制理念,包括组建翻身床前馈控制专项管理团队,明确医护人员在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职责,采取多学科医师配合策略,以“翻身床工作坊”形式对临时组建的护士团队中的80名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制订翻身床治疗核查表、评估单并持续质控。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翻身床翻身频率、翻身操作总次数及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观察治疗过程中因翻身床操作不当造成患者呼吸心搏骤停、治疗中断、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片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入院2 d内和入院30 d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最低值、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数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入院30 d内每日行翻身床翻身2~6次,共进行翻身操作1 320次,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为99.9%(1 319/1 320)。翻身床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患者入院2 d内PaO 2、PaCO 2最低值分别为(100±19)、(42±4)mmHg,轻、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10、2、3例,无一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患者入院30 d时PaO 2、PaCO 2最低值分别为(135±28)、(37±8)mmHg,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3、1例,有11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 结论: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通过提前控制翻身床应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确保翻身床翻身安全顺利完成,可促进烧伤创面修复和呼吸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救治质量。
文献关键词:
烧伤;事故;烧爆复合伤;翻身床;前馈控制
作者姓名:
陈华清;封秀琴;徐彩娟;张玉萍;曾妃;钟祖爱;夏一兰;韩春茂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杭州 310009
引用格式:
[1]陈华清;封秀琴;徐彩娟;张玉萍;曾妃;钟祖爱;夏一兰;韩春茂-.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04):373-377
A类:
前馈控制理念,烧爆复合伤
B类:
伤患,翻身床,观察性研究,浙江大学,学医,入选标准,液化天然气,槽罐车,中男,专项管理,管理团队,医护人员,工作坊,护士,名护,核查表,估单,质控,内翻,体位变换,换成,治疗过程,操作不当,呼吸心搏骤停,治疗中断,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片,移位,不良事件,动脉血氧分压,PaO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最低值,氧合指数,mmHg,kP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例,病人数,中导,全顺,烧伤创面,创面修复,呼吸功能,功能改善
AB值:
0.205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