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6例,6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后的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28d预后等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12.45vs14.56 KPa)、呼气末正压(PEEP)(9.42vs12.02 cmH2O)、气道峰压(PIP)(25.42vs28.56 cmH2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8.41vs47.4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69.90vs65.00 mmH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χ2=5.08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氧疗时间(158.08vs170.61h),机械通气时间(87.40vs125.30h),住院时间(15.51vs24.1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7.14%vs39.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相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28d预后.
文献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贾圣男;姜东辉;王吕国;胡泊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 无锡 214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圣男;姜东辉;王吕国;胡泊-.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22(11):1836-1840
A类:
45vs14,42vs12,42vs28,41vs47,90vs65,08vs170,61h,40vs125,51vs24,vs39
B类: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ARDS,机械通气治疗,应用效果评价,大学附属医院,院中,中重度,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24h,呼吸力学,血气指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对比性,平均动脉压,MAP,KPa,呼气末正压,PEEP,cmH2O,气道,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总有效率,30h,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压,血气分析,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AB值:
0.15955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