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患者临床、股部磁共振及电生理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患者3个临床亚组的临床、股部磁共振(tMRI)及肌电图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IMNM患者32例,分为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阳性(SRP
+)组、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阳性组(HMGCR
+)和血清抗体阴性(SN)组,分析3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肌炎抗体、肌外表现、肌电图等临床资料,tMRI炎性水肿和脂肪浸润评分评估骨骼肌受累特征。应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对比3组间不同临床特征以及tMRI评分的差异,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时,其中两组间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
结果:(1)32例患者中女性20例(62.5%),起病年龄为18~76(47±14)岁,25例(78.1%)患者呈现急性或亚急性病程,SRP
+组17例(53.1%),HMGCR
+组8例(25.0%),SN组7例(21.9%)。抗Ro52抗体是最常见的合并抗体(12/32,37.5%),其中SRP
+组10例。(2)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值均升高,峰值中位数为5 948(4 229,7 664)U/L,徒手肌力评定法(MMT)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肢体近端低于远端(
P<0.01),中轴肌低于肢体远端(
P<0.05)。(3)HMGCR
+组肌外表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12.5% 比 71.4%和76.5%,
P<0.017),抗SRP抗体合并Ro52抗体阳性患者皮疹(60.0% 比 14.3%,
P<0.05)和间质性肺病(70.0% 比 14.3%,
P<0.05)均多于单纯SRP
+者。SN组合并结缔组织病最多见(57.1% 比 11.8%和0,
P<0.017)。(4)tMRI示SN组的筋膜水肿比其他两组更明显(
P<0.017),脂肪浸润和肌肉水肿程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但SRP
+组有更多的病例早期即出现脂肪化。(5)HMGCR
+组中肌强直电位(25% 比 0和0,
P<0.017)和复合重复放电(CRDs)(50.0% 比 5.9%和0,
P<0.017)均明显多于其余两组,蛋白组学分析发现有上述自发电位患者的肌肉组织中细胞骨架、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等相关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单纯SRP
+和HMGCR
+的IMNM以骨骼肌受累为主,抗SRP抗体和抗Ro52抗体共阳性者有更多的肌外表现,可能是SRP
+组的特殊亚型。本研究提出肌筋膜炎性水肿是SN-IMNM早期损伤征象。HMGCR
+组肌电图更易出现肌强直电位及CRDs。
文献关键词:
肌炎;自身抗体;信号识别颗粒;肌电描记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乔凌亚;石强;蔺颖;刘孟洋;陈娟;蒲传强
作者机构: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350;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北京 100853;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乔凌亚;石强;蔺颖;刘孟洋;陈娟;蒲传强-.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患者临床、股部磁共振及电生理特征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22(10):1144-1151
A类:
tMRI,SRP
,HMGCR
B类: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电生理特征,IMNM,肌电图,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中心,心神,神经内科,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体阳,辅酶,还原酶,血清抗体,SN,肌炎抗体,外表,脂肪浸润,骨骼肌,受累,Kruskal,Wallis,Chi,square,检验对比,统计学差异,Bonferroni,起病年龄,亚急性,急性病,Ro52,肌酸激酶,中位数,徒手,肌力,MMT,近端,中轴肌,肢体远端,皮疹,间质性肺病,结缔组织病,水肿程度,脂肪化,肌强直,CRDs,蛋白组学,组学分析,自发电位,肌肉组织,细胞骨架,细胞连接,细胞外基质,阳性者,肌筋膜炎,早期损伤,征象,自身抗体,肌电描记术
AB值:
0.2779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