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29.5 ± 4.8)岁;采用经胫骨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B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为(31.2 ± 9.6)岁;采用经辅助内侧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位置、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47例患者术后获18~27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四格表法定位股骨隧道内口中心位点:A组和B组患者的X轴位点分别为25.6% ± 2.5%、26.7% ± 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Y轴位点分别为19.8% ± 2.0%、30.6% ±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膝关节Lyholm评分分别为(90.9 ± 3.4)、(92.4 ± 3.9)分,IKDC评分分别为(89.9 ± 3.5)、(90.2 ± 3.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之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胫骨入路和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ACL,前者位点较后者更接近髁顶位置,二者术后近期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文献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镜检查;类等长重建;创伤和损伤;经胫骨入路;经辅助内侧入路
作者姓名:
樊嵘;何智超;马传雨;吴伟锋;张焱
作者机构:
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无锡 214044
引用格式:
[1]樊嵘;何智超;马传雨;吴伟锋;张焱-.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03):267-271
A类:
经胫骨入路,经辅助内侧入路,类等长重建,Lyholm
B类:
路制,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ACL,解放军,第九,骨科,不同手术入路,袢钢板,钢板固定,股骨隧道位置,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节前,旋转稳定性,可比性,四格,隧道内,内口,口中,轴位,抽屉,Lachman,轴移试验,结果比较,较后,关节镜检查,创伤和损伤
AB值:
0.1810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