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7例ACL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6~45岁[(30.7±9.8)岁]。17例在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机器人组),20例在单纯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单纯关节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导针钻孔次数、骨道位点的准确性(骨道中心点距理想解剖点的距离)、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Lachman试验、KT-2000测量数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1±4.1)个月]。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83.8±11.3)min,明显长于单纯关节镜组的(50.4±9.1)min(
P<0.01)。机器人组导针钻孔次数为(2.2±0.5)次,较关节镜组的(2.5±0.4)次少(
P<0.05)。机器人组骨道中心点距理想解剖点的距离为(1.3±0.3)mm,关节镜组为(1.4±0.3)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见围术期并发症。术前、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Lachman试验、KT-2000测量数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内术后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上相关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
P均<0.01),术后4个月与末次随访时以上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ACL较单纯关节镜下重建ACL手术时间稍长,但可一次性制备具有良好位点及方向的骨道,获得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ACL相似的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
文献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机器人;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软组织损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丽;梁求真;赵赞栋;康鑫;田斌;任博;张宪;董补怀;郑江;张亮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西安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麻醉科,西安 71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丽;梁求真;赵赞栋;康鑫;田斌;任博;张宪;董补怀;郑江;张亮-.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22(02):142-148
A类:
B类:
机器人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回顾性队列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撕裂,中男,组手,手术时间,导针,钻孔,中心点,理想解,围术期并发症,并发症情况,Lachman,KT,数值评估,定情,Lysholm,IKDC,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关节稳定性,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软组织损伤
AB值:
0.19167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