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地面-大气间水热交换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产品,归类分析了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类别.选取大峡谷地区排龙站、墨脱站两个站点2019年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水汽条件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不同位置近地面水热交换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季风期对应大峡谷地区水汽强输送期和温湿期,高原非季风期则相反.墨脱站、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晴天/阴天近地面潜热通量日变化对大气水汽条件较为敏感且响应一致,近地面潜热通量在强水汽条件下的日变化均强于弱水汽条件下,墨脱站特征最为显著,在高原季风期典型晴天强水汽条件下潜热通量日均值为84.05 W·m-2是弱水汽条件下的1.13倍,日变幅达345.37 W·m-2.两个站点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近地面感热通量对大气水汽条件响应不同.高原季风期典型晴天下,两个站点在弱水汽条件下的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变化均强于强水汽条件下,海拔较高的排龙站在弱水汽条件下感热通量日均值(32.71 W·m-2)和日较差(191.10 W·m-2)是强水汽条件下的1.66倍和1.26倍.云覆盖和水汽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其自身的温室效应,墨脱站和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阴天弱水汽条件下的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变化均强于强水汽条件下,排龙站在高原季风期/非季风期典型阴弱水气条件下近地面感热通量日均值为35.12 W·m-2和14.32 W·m-2分别是强水汽条件下的2.59倍和1.27倍.大峡谷地区存在水汽输送通道,大气水汽的辐射强迫对陆-气间水热交换过程存在显著影响,但近地面能量分配受地表水热属性的制约.
文献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水热交换;水汽输送;大气水汽总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强;文军;武月月;陈亚玲;李悦绮;刘正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2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强;文军;武月月;陈亚玲;李悦绮;刘正-.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近地面-大气间水热交换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2(01):153-166
A类:
大气水汽总量
B类:
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地区,近地,水热交换,天气预报,第五代,再分析数据,数据产品,归类分析,藏东南,墨脱,涡动相关系统,系统观,观测数据,水汽条件,不同位置,地面水,交换通量,日变化特征,高原季风,温湿,晴天,阴天,潜热通量,弱水,下潜,日均值,变幅,地面感热,日较差,太阳短波辐射,削弱作用,温室效应,水气,水汽输送通道,辐射强迫,热交换过程,能量分配,地表水,热属性
AB值:
0.1726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