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高原气象》
本刊是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之一,努力反映高原气象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创造性和高水平的新成果,新观点、新动向。推动高原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高原气象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 重点报导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隆升,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对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深刻影响,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化学等的观测事实,大气环流理论,预报预测方法,高原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等,也报导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本刊设学术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讨论、经验交流和综合评述等栏目。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2.99
国内刊号:62-1061/P
国际刊号:1000-0534
♦ 主要栏目:短论 研究简报 学术论文 经验交流 综合评述 相关学术会议报道
♦ 获奖情况: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5年获甘肃省编校质量达标优秀期刊,2000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联系方式
主编:吕世华
电话:0931-4967002
邮编:730000
邮箱:gybjb@lzb.ac.cn;gyqx@lzb.ac.cn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版。

         2022年8月31日星期三

                           

 

《高原气象》征稿简则

【2021年06期信息】

 

《高原气象》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特别是青藏高原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进展,也涵盖天气气候方面的理论、观测和预报预测方法、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和大气雷电等学科,为推动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学术平台。

1.来稿要求

1)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条理清晰,数据可靠,图表清楚、简明。每篇论文以不超过8000~10000字为宜。全文必须包括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约800个字)、中文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英文题目、结构式英文摘要(可为1000~1500个英文单词)以及英文关键词, 具体可下载“《高原气象》稿件模板及中英文摘要规范”。

2)本刊实行网上在线投稿,不接受邮箱投稿,请作者登陆http://www.gyqx.ac.cn进行在线投稿,并将稿件和全体作者签名的“版权转让协议”一同上传到投稿系统,编辑部收到“协议”和稿件后开始审理流程。

3)请作者在投稿时, 在投审稿系统中认真填写稿件相关信息,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稿件中所有作者姓名及单位、资助项目、上传word版本稿件等内容, 信息不全者本刊不予受理。

4)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第一作者须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籍贯、学位或职称、主要研究领域及E-mail地址;在读研究生必须在稿件首页顶端标注毕业时间, 否则不予受理),参与辅助研究者可列入致谢部分。请注明资助项目及编号。

5)文内附图一般不超过8幅。附图要求线条均匀且光滑,图中文字、符号与正文文字大小一致,图面清晰美观。插图中的中国国界必须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一致,切勿漏绘台湾和南海诸岛等。所有图应标明纵、横坐标的物理量名称(或符号)和单位。所有图标应有中英文图表题及说明。详细说明请参照本刊主页“作者中心”中“《高原气象》稿件插图规范”进行编校。

6)附表请使用三线表、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表的结构要简明,表内各栏参量后注明相应的单位。

7)文稿中的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科技术语及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计量单位名称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以国际符号表示。

8)参考文献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文献,研究报告一般25~40篇,综述类文章30~6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及“私人通讯”不得引用。引用文献必须核对无误。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有关规定,本刊采用“著者—年份制”,所有文献按字母顺序排列。

具体格式如下:

[期刊] 巩崇水, 曾淑玲, 王嘉媛, 等, 2013. 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32(5): 1442-1449.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2.00134.

Pinto O, Pinto I, Ferro M A S, et al, 2013. A study of the long-term variability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southeast Brazil[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18(11): 5231-5246. DOI: 10.1002/jgrd.50282.

[专著] 林春椿, 1998. 东亚季风和中国[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40-249.

Vitousek P M, 2004. Nutrient Cycling and Limitation: Hawaii as a Model System[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论文集] 陶诗言, 伊兰, 1999. 青藏高原在亚洲季风区水分循环中的作用[C]//陶诗言, 陈联寿, 徐祥德,等编著.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理论研究进展.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4-214.

Goldman J C, Glibert P M, 1983. Kinetics of inorganic nitrogen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Carpenter E J, Capone D G, eds. Nitroge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33-274.

[学位论文] 王青霞, 2014. 青藏高原植被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预估[D].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76.

[电子文献] King D M, Mazzotta M J,2000. Ecosystem valuation [M/OL]. [引用时间].  http://www.ecosystemvaluation. org/default.htm

其他文献的著录格式,请参考近期本刊的出版物。

9)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独立作者的文献,如:中文(林春椿,1998)、英文(Vitousek,2004);两个作者的文献, 如中文(陶诗言和伊兰, 1999)、英文(Tao and Yi,1999); 三个及以上作者的文献, 如: 中文(巩崇水等, 2013)、英文(Pinto et al,2013)。

2.注意事项

1)同一作者只需注册一次,记住登录名和口令;如忘记口令可以从网站上“找回口令”,或来电查询。

2)请勿一稿多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6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所投文稿,并请告知编辑部。双方有约定者除外。

3)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不同意删改者请注明。

4)稿件决定录用后收取相应的版面费,并酌致稿酬(包括光盘和网络版),赠样刊若干册。

编辑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2号楼904室

《高原气象》编辑部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260935;8261524

电子信箱:gybjb@lzb.ac.cn;gyqx@lzb.ac.cn

网站:http://www.gyqx.ac.cn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