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低涡影响下湖南一次致洪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从环流特征、低涡演变等方面,诊断分析了2019年7月6~9日湖南中南部地区的一次致洪极端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具有显著极端性和"潇湘夜雨"的日变化特征,在副高长时间稳定、主体异常偏南的环流背景下,地面浅薄冷空气侵入,不对称的位涡分布、中低层持续较强上升运动促使低涡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造成湖南此次极端暴雨的主要原因.低涡加强时段与降水最强时段、正位涡中心与暴雨中心均对应较好.强降雨发展阶段垂直螺旋度维持"下正上负"分布特征,低层正值中心的大小与降水强度变化一致.湖南中部以南强雨带与低层正螺旋度大值中心均出现在南岭山脉北麓的陡峭地形区.水汽主要来源于边界层,925 hPa水汽汇合中心出现时刻、区域与暴雨发生时段、落区吻合,两支主要的水汽输送带分别来源于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和南海的西南气流.
文献关键词:
极端暴雨;环流特征;低涡特征;动力因子;水汽条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燕;刘红武;蔡荣辉;苏涛;张霞
作者机构:
湖南省气象台,长沙 410006;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6;河南省气象台,郑州 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燕;刘红武;蔡荣辉;苏涛;张霞-.低涡影响下湖南一次致洪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2(04):67-74
A类:
浅薄冷空气,低涡特征
B类:
极端暴雨,暴雨过程,成因分析,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数据,环流特征,诊断分析,南中,中南部,南部地区,雨具,极端性,潇湘,夜雨,日变化特征,副高,长时间稳定,偏南,环流背景,气侵,位涡,中低层,上升运动,正位,暴雨中心,强降雨,垂直螺旋度,正上,正值,降水强度,强度变化,雨带,南岭,山脉,北麓,陡峭地形,地形区,边界层,hPa,汇合,两支,水汽输送,输送带,孟加拉湾,偏西,南海,动力因子,水汽条件
AB值:
0.43346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