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特征
文献摘要:
利用黄河源区玛曲观测站2016年涡动相关系统和微气象梯度塔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地-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夜间地表各通量值很小,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为负值,潜热通量的值较小但始终为正.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和地表加热作用各通量迅速增大,在14时左右达到峰值.暖季(6-8月)夜间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H/Rn)高于感潜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LE/Rn),日出后LE/Rn开始升高而H/Rn减小,日间LE/Rn大于H/Rn.冷季(12月-次年2月)H/Rn始终大于LE/Rn,感热通量在冷季的能量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暖季LE/Rn、H/Rn均随土壤温度升高而升高.冷季H/Rn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二次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当温度小于-7℃时H/Rn降低,大于-6℃时H/Rn增大.暖季H/Rn随着土壤湿度增大先降低后升高,LE/Rn先升高后降低.在0-1.5 kPa,暖季饱和水汽压差与LE/Rn、H/Rn均呈线性关系,并随着饱和水汽压差增大,LE/Rn增大而H/Rn减小;1.5 kPa之后,LE/Rn、H/Rn变化特征均保持其原有趋势.
文献关键词:
高寒草地;水热交换;地表通量;环境因子;影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琪;张廷龙;李振朝;李照国
作者机构: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海口 570203;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0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琪;张廷龙;李振朝;李照国-.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特征)[J].气象与减灾研究,2022(03):207-215
A类:
B类: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水热交换,交换通量,通量特征,玛曲,观测站,涡动相关系统,微气象,气象梯度塔,观测资料,净辐射,感热,负值,潜热通量,日出,太阳辐射,热作用,暖季,Rn,LE,日间,冷季,次年,能量分配,土壤温度,温度表,先降,土壤湿度,kPa,饱和水汽压差,地表通量,环境因子
AB值:
0.2323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