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青藏高原夏季风和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对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的影响及协同作用
文献摘要:
中国西南地区旱涝变化受多种天气系统影响,青藏高原夏季风(Qinghai-Tibetan Plateau sum?mer monsoon,QTPSM)和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等次季节系统的强弱都会导致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变化,但目前这2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利用1981—2020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报中心日降水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日再分析资料等,采用青藏高原季风指数(QTPM index,QTPMI)和BSISO指数,分析QTPSM和BSISO对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QTPSM的强度与中国西南地区雨季降水量呈反相关,活跃阶段的QTPSM(active QTPSM,AQ)抑制西南地区降水,抑制阶段的QTPSM(inactive QTPSM,IAQ)促进西南地区降水.(2)在BSISO第一模态的5、6相位和第二模态的3、4相位期间,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增大;而在BSISO第一模态的2、3相位和第二模态的6、7相位期间,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减小.(3)在协同作用中,BSISO第二模态的6、7相位和QTPSM组合对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影响最大,降水正距平分布范围最广;当BSISO相位与AQ组合转为与IAQ组合时,中国西南地区雨季降水正距平大值区由北部转为南部.(4)在AQ组合相位中,中国西南地区雨季对流层中层盛行东南风,低层东西两侧均为"一高一低"的环流配置,促使印度洋、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至西南地区北部,形成水汽辐合区;在IAQ组合相位中,中国西南地区雨季对流层中层盛行偏北风,低层受强气旋环流控制,促使印度洋水汽持续输送至西南地区南部,形成水汽辐合带.
文献关键词:
青藏高原夏季风;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协同影响;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变化
作者姓名:
马萌萌;左洪超;李立程;段济开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萌萌;左洪超;李立程;段济开-.青藏高原夏季风和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对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的影响及协同作用)[J].干旱气象,2022(04):577-588
A类:
青藏高原夏季风,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QTPSM,中国西南地区雨季旱涝变化,QTPM,QTPMI
B类:
天气系统,系统影响,Qinghai,Tibetan,Plateau,monsoon,boreal,summer,intraseasonal,oscillation,BSISO,协同作用机制,尚缺,系统性研究,管理局,气候预报,日降水量,再分析资料,青藏高原季风,季风指数,雨季降水,反相,抑制阶段,inactive,IAQ,第二模态,极端降水,发生概率,距平,分布范围,对流层,中层,盛行,行东,东南风,低层,一高一低,环流配置,印度洋,西太平洋,洋水,水汽输送,送至,水汽辐合,偏北风,气旋,流控制,协同影响
AB值:
0.209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