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克罗恩病患者199例次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克罗恩病的病理确诊率。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符合克罗恩病临床诊断标准且行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的患者199例次,分析克罗恩病患者总体,以及不同发病类型(初发和复发)和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根据内镜下活检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将患者分为检出组和未检出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情况、临床表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肛周病变、消瘦、发热、肠梗阻)、治疗药物(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全肠内营养)、肠道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内镜下表现(溃疡、瘘管、狭窄)、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活检取材总数和活检部位。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影响因素。 结果:199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检出组67例,总体检出率为33.7%;未检出组132例。克罗恩病初发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复发患者[39.9%(59/148)比15.7%(8/51)],活检部位包括结肠的克罗恩病患者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于不包括结肠者[64.1%(25/39)比26.3%(42/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93、20.12, P=0.002、<0.001)。检出组患者的年龄小于未检出组,病程短于未检出组,有腹痛、有生物制剂治疗史的患者比例低于未检出组,简化CDAI评分高于未检出组,活检取材总数多于未检出组[30.0岁(25.0岁,37.0岁)比32.0岁(28.0岁,41.0岁),1.0年(0.0年,3.0年)比2.0年(0.0年,5.0年)、61.2%(41/67)比75.8%(100/132)、0(0/67)比10.6%(14/132)、5.00分(2.00分,7.00分)比4.00分(2.00分,6.00分)、10块(8块,12块)比6块(3块,9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9、-1.99, χ2=4.56,校正 χ2=6.11, Z=-2.05、-5.64,均 P<0.05);检出组的活检部位为回肠末端、结肠、回结肠、上消化道、回肠末端+上消化道、回结肠+上消化道者分别为36、4、18、1、5、3例,与未检出组的94、4、8、11、13、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检取材总数、活检部位是否包括结肠和发病类型是克罗恩病患者内镜下是否检出非干酪样肉芽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157、0.979、-0.960, OR=1.171、2.662、0.383,95%置信区间1.067~1.284、1.140~6.214、0.158~0.929, P=0.001、0.024、0.034)。 结论:对于疑似克罗恩病患者,内镜检查时应尽可能增加活检取材总数,同时于结肠病变处进行活检,以提高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病理学诊断依据。
文献关键词:
克罗恩病;内窥镜检查;非干酪样肉芽肿;活检部位;活检取材总数
作者姓名:
曹雅雯;朱兰香;陈彦君;赵梓乐;陈卫昌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苏州 21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雅雯;朱兰香;陈彦君;赵梓乐;陈卫昌-.克罗恩病患者199例次内镜下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2(04):253-258
A类:
活检取材总数
B类:
非干酪样肉芽肿,确诊率,苏州大学,医院住院,诊断标准,内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初发,活检部位,未检,体重指数,腹痛,消化道出血,肛周,消瘦,肠梗阻,治疗药物,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全肠内营养,肠道手术,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内镜下表现,瘘管,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统计学方法,卡方检验,Mann,Whitney,Fisher,概率法,logistic,生物制剂治疗,回肠末端,回结肠,上消化道,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置信区间,结肠病,多病,病理学诊断,诊断依据,内窥镜检查
AB值:
0.1627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